• 郑氏官兵降清事件述论

    孔立;

    <正> 在郑成功及其子孙与清朝抗争的整个过程中,发生过许多郑氏官员降清的事件.除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率领全体官兵归清以外,在史料中还可以查出八、九十起之多;降清官兵的具体人数无法统计,其中仅总兵以上的官员就达60多人。郑氏的近亲如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即郑淼),族亲如建平侯郑泰之弟郑鸣骏、子郑缵绪,定国公郑鸿逵之子郑耀吉,郑芝豹生母黄氏,高级将领如忠勇侯陈豹、忠靖伯陈辉、水师提督永安伯黄廷、庆都伯王秀奇、督理五军戎务兼管前军事总兵官左都督周全斌以及著名镇将施琅、黄梧、蔡禄、杨富、何义、杨来嘉、林顺、杜辉、蔡仲琱等都先后背郑投清。有些论文已经从清方的招抚活动和政策的角度作了探讨,本文则着重从郑氏方面进行研究。

    1987年0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郑氏官兵降清事件述论

    孔立;

    <正> 在郑成功及其子孙与清朝抗争的整个过程中,发生过许多郑氏官员降清的事件.除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率领全体官兵归清以外,在史料中还可以查出八、九十起之多;降清官兵的具体人数无法统计,其中仅总兵以上的官员就达60多人。郑氏的近亲如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即郑淼),族亲如建平侯郑泰之弟郑鸣骏、子郑缵绪,定国公郑鸿逵之子郑耀吉,郑芝豹生母黄氏,高级将领如忠勇侯陈豹、忠靖伯陈辉、水师提督永安伯黄廷、庆都伯王秀奇、督理五军戎务兼管前军事总兵官左都督周全斌以及著名镇将施琅、黄梧、蔡禄、杨富、何义、杨来嘉、林顺、杜辉、蔡仲琱等都先后背郑投清。有些论文已经从清方的招抚活动和政策的角度作了探讨,本文则着重从郑氏方面进行研究。

    1987年0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郑成功三次战略大转移

    陈碧笙;

    <正> 从隆武二年(1646)海上起兵到永历十六年(1662)病逝台湾,郑成功的军事行动大体上经历了三次战略大转移:第一次从起兵不久,在粤东攻打“不清不明”的地方武装转变为夺取金厦建立抗清根据地,前后大约四年。第二次从在沿海以战养和、和战并用转变为倾师北上,孤注一掷,前后大约七年。第三次从南京战败,退出抗清转变为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前后大约五年。这三次战略大转移,对于郑成功军事力量的壮大,海上贸易的成长,政治局势的驾御以及对明、对清、对荷各方面关系的变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兹将其过程扼要叙述如次:

    1987年04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郑成功三次战略大转移

    陈碧笙;

    <正> 从隆武二年(1646)海上起兵到永历十六年(1662)病逝台湾,郑成功的军事行动大体上经历了三次战略大转移:第一次从起兵不久,在粤东攻打“不清不明”的地方武装转变为夺取金厦建立抗清根据地,前后大约四年。第二次从在沿海以战养和、和战并用转变为倾师北上,孤注一掷,前后大约七年。第三次从南京战败,退出抗清转变为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前后大约五年。这三次战略大转移,对于郑成功军事力量的壮大,海上贸易的成长,政治局势的驾御以及对明、对清、对荷各方面关系的变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兹将其过程扼要叙述如次:

    1987年04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试论郑成功对郑芝龙的批判与继承

    邓孔昭;

    <正> 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人物:郑芝龙和郑成功。他们虽是父子,但人们对其历史功罪,却有截然不同的评说。一个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著名的海盗、政治上反复无常的“贰臣”;一个是“生而忠正”的明室延平王、功垂万世的民族英雄。他们出自一个家庭,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作为郑氏集团的第二代代表人物的郑成功,他批判和扬弃了郑芝龙的那些东西?又继承和发扬了那些东西?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1987年04期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 试论郑成功对郑芝龙的批判与继承

    邓孔昭;

    <正> 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人物:郑芝龙和郑成功。他们虽是父子,但人们对其历史功罪,却有截然不同的评说。一个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著名的海盗、政治上反复无常的“贰臣”;一个是“生而忠正”的明室延平王、功垂万世的民族英雄。他们出自一个家庭,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作为郑氏集团的第二代代表人物的郑成功,他批判和扬弃了郑芝龙的那些东西?又继承和发扬了那些东西?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1987年04期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 论黄梧降清

    吴玫;

    <正> 顺治十三年(1656)六月,郑氏前冲镇镇将黄梧利用独守海澄之机,献城投诚,被清廷封为“海澄公”,成为当时清郑斗争中的一件大事。黄梧为何投清?其经过和影响如何?黄梧降清后的表现怎样?对清郑双方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降清的原因、经过及影响顺治十三年正月(永历十年),平南王尚可喜拨左翼镇右营徐有功步骑,合潮镇总兵刘伯禄的兵力,准备收复揭阳。清兵在离城西二十里地安营扎寨。郑氏方面则由左先锋镇苏茂统领五镇守护城西门,隔港据桥。二十二日,适逢援剿右镇黄胜、殿兵镇林文灿、前冲镇黄梧在桥外平埔上操兵,刘伯禄出兵挑战。苏茂欲出兵迎战,金武镇郭遂弟以桥

    1987年04期 26-3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 论黄梧降清

    吴玫;

    <正> 顺治十三年(1656)六月,郑氏前冲镇镇将黄梧利用独守海澄之机,献城投诚,被清廷封为“海澄公”,成为当时清郑斗争中的一件大事。黄梧为何投清?其经过和影响如何?黄梧降清后的表现怎样?对清郑双方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降清的原因、经过及影响顺治十三年正月(永历十年),平南王尚可喜拨左翼镇右营徐有功步骑,合潮镇总兵刘伯禄的兵力,准备收复揭阳。清兵在离城西二十里地安营扎寨。郑氏方面则由左先锋镇苏茂统领五镇守护城西门,隔港据桥。二十二日,适逢援剿右镇黄胜、殿兵镇林文灿、前冲镇黄梧在桥外平埔上操兵,刘伯禄出兵挑战。苏茂欲出兵迎战,金武镇郭遂弟以桥

    1987年04期 26-3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 1979年以来台湾“总体外交”政策分析

    范希周;

    <正> 对外政策在台湾当局的各项基本政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且也取决于台湾当局面对海峡两岸关系变化而做出的政治抉择。对外政策影响到台湾社会的稳定。1979年以来,由于岛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台湾当局的“总体外交”政策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对外关系体制也基本形成。当前,虽然台湾当局官方的对外活动空间已极为有限,但非官方的活动却相当活跃,并且带有不同以往的政治目的。本文拟就1979年以来台湾当局“总体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台湾对外关系的影响,作一概要的

    1987年04期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 1979年以来台湾“总体外交”政策分析

    范希周;

    <正> 对外政策在台湾当局的各项基本政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且也取决于台湾当局面对海峡两岸关系变化而做出的政治抉择。对外政策影响到台湾社会的稳定。1979年以来,由于岛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台湾当局的“总体外交”政策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对外关系体制也基本形成。当前,虽然台湾当局官方的对外活动空间已极为有限,但非官方的活动却相当活跃,并且带有不同以往的政治目的。本文拟就1979年以来台湾当局“总体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台湾对外关系的影响,作一概要的

    1987年04期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 论台湾城市化的形成与发展

    李非;

    <正> 一、台湾城市聚落型态的演变城市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纵观台湾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依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聚落型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明清时期(1624~1895)、日据时期(1895~1945)和光复以后(1945年以后)。 (一)明清时期聚落型态的形成明清时期是台湾港口市镇聚落型态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17世纪初,海上私人武装集团颜思齐、郑芝龙等人常在台湾笨港一带活动,移入大量汉民,形成以港口为据点的汉人聚落,这是台湾早期港口市镇聚落的雏型。1624年,为掠夺财富而东来的荷兰人在现

    1987年04期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论台湾城市化的形成与发展

    李非;

    <正> 一、台湾城市聚落型态的演变城市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纵观台湾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依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聚落型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明清时期(1624~1895)、日据时期(1895~1945)和光复以后(1945年以后)。 (一)明清时期聚落型态的形成明清时期是台湾港口市镇聚落型态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17世纪初,海上私人武装集团颜思齐、郑芝龙等人常在台湾笨港一带活动,移入大量汉民,形成以港口为据点的汉人聚落,这是台湾早期港口市镇聚落的雏型。1624年,为掠夺财富而东来的荷兰人在现

    1987年04期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国营企业私有化浪潮与台湾公营事业民营化

    林长华;

    <正> 一 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先后出现国营企业私有化潮流。这个潮流首先从英国掀起。1979年英国开始把一些较小规模,在传统上很少国营的企业售出给私人,1984年全面推广国营企业私有化。至1985年,英国共出售国营企业价值86亿英镑。1987年后,保守党计划平均每年出售47.5亿英镑。这种国营企业私有化很快从西欧扩展到美国和日本,接着又席卷了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希望抛售900个法人机构中的一些机构,菲律宾政府同意把113家国营企业或受国家控制的企业转为私有;泰国政府打算把国家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卖出去;南朝鲜1987年打算再出售当局所有公司84家中的12家,新加坡政府任命的一个委员会建议全部和部分出售41家与国家有联系的公司;印尼总统已下令把国营企业转为私人所有。

    1987年04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国营企业私有化浪潮与台湾公营事业民营化

    林长华;

    <正> 一 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先后出现国营企业私有化潮流。这个潮流首先从英国掀起。1979年英国开始把一些较小规模,在传统上很少国营的企业售出给私人,1984年全面推广国营企业私有化。至1985年,英国共出售国营企业价值86亿英镑。1987年后,保守党计划平均每年出售47.5亿英镑。这种国营企业私有化很快从西欧扩展到美国和日本,接着又席卷了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希望抛售900个法人机构中的一些机构,菲律宾政府同意把113家国营企业或受国家控制的企业转为私有;泰国政府打算把国家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卖出去;南朝鲜1987年打算再出售当局所有公司84家中的12家,新加坡政府任命的一个委员会建议全部和部分出售41家与国家有联系的公司;印尼总统已下令把国营企业转为私人所有。

    1987年04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略析台湾的资金“过剩”

    邓利娟;

    <正>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陷于债台高筑的困境,而台湾却资金“过剩”。但这仅是表象。台湾并非真正资金过剩,乃是患严重的资金消化不良症,暴露了台湾经济结构性的弊病。研究这个课题将有助于加深对当前台湾经济的认识。一 80年代以来,台湾的外汇储备与国民储蓄一直急剧增长,大大超过了社会、经济的吸收能力。没有出路的巨额资金日益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1987年04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略析台湾的资金“过剩”

    邓利娟;

    <正>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陷于债台高筑的困境,而台湾却资金“过剩”。但这仅是表象。台湾并非真正资金过剩,乃是患严重的资金消化不良症,暴露了台湾经济结构性的弊病。研究这个课题将有助于加深对当前台湾经济的认识。一 80年代以来,台湾的外汇储备与国民储蓄一直急剧增长,大大超过了社会、经济的吸收能力。没有出路的巨额资金日益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1987年04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

    陈小冲;

    <正> 1937—194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对外侵略,尤其是对华侵略的需要,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皇民化运动的狂潮。他们疯狂摧残中华文化,向台湾人民强制灌输大日本皇民思想,企图将台湾人民扭曲成“畸形的日本人”,以供其奴役、驱使。这场运动理所当然地遭到台湾同胞的强烈抵制,但也同时在台湾社会肌体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剖析这场运动,对于了解战时台湾社会历史发展,颇有裨益。

    1987年04期 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

    陈小冲;

    <正> 1937—194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对外侵略,尤其是对华侵略的需要,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皇民化运动的狂潮。他们疯狂摧残中华文化,向台湾人民强制灌输大日本皇民思想,企图将台湾人民扭曲成“畸形的日本人”,以供其奴役、驱使。这场运动理所当然地遭到台湾同胞的强烈抵制,但也同时在台湾社会肌体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剖析这场运动,对于了解战时台湾社会历史发展,颇有裨益。

    1987年04期 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评廖辉英的《今夜微雨》

    庄明萱;

    <正> 廖辉英现年39岁,著名台湾新生代女作家。台湾大学毕业后,即投身于五光七色的现代商场,在企业界和广告圈浸淫十多年,博得“广告界女强人”之称。她为倾吐胸中“块垒”,表达一些“观念”,坚持业余写作。1981年创作的《油蔴菜籽》,获台湾《中国时报》短篇小说首奖;1983年以《不归路》获台湾.《联合报》中篇小说特别推荐奖;1985年推出第一个长篇小说《盲点》,标志她的创作进入高峰期;1986年初又发表新作《焚烧的蝶》,被誉为另一部《不归路》。中篇小说《今夜微雨》发表于1985年,颇能反映她的创作风貌,值得加以评析。

    1987年04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评廖辉英的《今夜微雨》

    庄明萱;

    <正> 廖辉英现年39岁,著名台湾新生代女作家。台湾大学毕业后,即投身于五光七色的现代商场,在企业界和广告圈浸淫十多年,博得“广告界女强人”之称。她为倾吐胸中“块垒”,表达一些“观念”,坚持业余写作。1981年创作的《油蔴菜籽》,获台湾《中国时报》短篇小说首奖;1983年以《不归路》获台湾.《联合报》中篇小说特别推荐奖;1985年推出第一个长篇小说《盲点》,标志她的创作进入高峰期;1986年初又发表新作《焚烧的蝶》,被誉为另一部《不归路》。中篇小说《今夜微雨》发表于1985年,颇能反映她的创作风貌,值得加以评析。

    1987年04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牛肚港的故事》艺术结构管见

    许建生;

    <正> 王拓是位社会意识强烈的台湾作家。他1986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牛肚港的故事》(以下简称《牛》)的艺术结构有所创新,打破他过去惯用的单线结构形式,而采用双条线索交融互合谋篇布局,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技巧日臻成熟。《牛》主要记叙了青年教师赵孝义深入民间施展为民的理想而遭到迫害的坎坷经历,表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状的洞察与关切。处在小说结构中心的,是台湾北部的偏僻渔村牛肚港。作者的这个选择颇有匠心。作品艺术结构中心的确定,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艺术手法或技巧问题,它关系到作者创作方法的把握,以及对所描写的那段生活的

    1987年04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牛肚港的故事》艺术结构管见

    许建生;

    <正> 王拓是位社会意识强烈的台湾作家。他1986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牛肚港的故事》(以下简称《牛》)的艺术结构有所创新,打破他过去惯用的单线结构形式,而采用双条线索交融互合谋篇布局,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技巧日臻成熟。《牛》主要记叙了青年教师赵孝义深入民间施展为民的理想而遭到迫害的坎坷经历,表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状的洞察与关切。处在小说结构中心的,是台湾北部的偏僻渔村牛肚港。作者的这个选择颇有匠心。作品艺术结构中心的确定,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艺术手法或技巧问题,它关系到作者创作方法的把握,以及对所描写的那段生活的

    1987年04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等待春天》人物浅析

    何笑梅;

    <正> 长篇小说《等待春天》是台湾女作家杨小云近年的一部力作,曾获台湾“中兴文艺小说奖”。该作思想内容健康,结构严谨舒展,文笔细膩饱满,尤其在人物塑造上,更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文学即人学。好的题材和深刻的主题,总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杨小云是一位关心女性命运的作家,她的小说通常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表现当代台湾妇女的处境、遭遇以及她们的追求与向往,真实地反映台湾的现实和社会问题,具有一

    1987年04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等待春天》人物浅析

    何笑梅;

    <正> 长篇小说《等待春天》是台湾女作家杨小云近年的一部力作,曾获台湾“中兴文艺小说奖”。该作思想内容健康,结构严谨舒展,文笔细膩饱满,尤其在人物塑造上,更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文学即人学。好的题材和深刻的主题,总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杨小云是一位关心女性命运的作家,她的小说通常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表现当代台湾妇女的处境、遭遇以及她们的追求与向往,真实地反映台湾的现实和社会问题,具有一

    1987年04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谈台湾几部反映青少年问题的小说

    朱二;

    <正> 诚然,青年作者詹锡奎发表于1977年12月的《再见,黄砖路》率先触及了日趋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引起了各界较大反响,如陈映真特为撰文,以“啊,这种文学,终于产生了”①的惊叹,对其开拓性意义作了充分肯定。但是这类题材小说的大量出现,还是80年代以后的事。仅1983年前后,就有姬小苔的《有情归梦》、杨小云的《明日之旅》、萧飒的《少年阿辛》等长篇。它们是台湾社会问题在文学

    1987年04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谈台湾几部反映青少年问题的小说

    朱二;

    <正> 诚然,青年作者詹锡奎发表于1977年12月的《再见,黄砖路》率先触及了日趋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引起了各界较大反响,如陈映真特为撰文,以“啊,这种文学,终于产生了”①的惊叹,对其开拓性意义作了充分肯定。但是这类题材小说的大量出现,还是80年代以后的事。仅1983年前后,就有姬小苔的《有情归梦》、杨小云的《明日之旅》、萧飒的《少年阿辛》等长篇。它们是台湾社会问题在文学

    1987年04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书讯

    <正> ▲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和鹭江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的《台湾研究丛书》,1987年又推出《战后台湾对外贸易》和《台湾当代小说艺术采光》两部专著。《战后台湾对外贸易》由厦门特区经济研究所张贻达撰写。这是我国大陆有关研究台湾对外贸易的第一本论著。作者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为指导,从台湾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过程入手,进而对台湾外贸外部与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内部与农业、工业、运输业等部门的相互联系,进行了纵横两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并

    1987年04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书讯

    <正> ▲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和鹭江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的《台湾研究丛书》,1987年又推出《战后台湾对外贸易》和《台湾当代小说艺术采光》两部专著。《战后台湾对外贸易》由厦门特区经济研究所张贻达撰写。这是我国大陆有关研究台湾对外贸易的第一本论著。作者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为指导,从台湾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过程入手,进而对台湾外贸外部与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内部与农业、工业、运输业等部门的相互联系,进行了纵横两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并

    1987年04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