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两治”析论

    杨锦麟;

    <正> 近几年,针对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海内外学术界、舆论界也相继提出了形形色包的“模式”或“构想”。其中,“一国两冶”论颇为引人注目。这一论点尽管未见多少评价文字,但已在台湾岛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一国两治”论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形成的历史背景作一考察,并对其某些实质要点作理论上的辩析。一、“一国两治”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一国两治”论的主要论点,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沈君山先生撰写的三篇文章中。它们是:《一个中国两个制度的和平竞争》(台湾《中国时报》,1984年1月23日),《一屋两

    1988年03期 1-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一国两治”析论

    杨锦麟;

    <正> 近几年,针对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海内外学术界、舆论界也相继提出了形形色包的“模式”或“构想”。其中,“一国两冶”论颇为引人注目。这一论点尽管未见多少评价文字,但已在台湾岛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一国两治”论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形成的历史背景作一考察,并对其某些实质要点作理论上的辩析。一、“一国两治”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一国两治”论的主要论点,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沈君山先生撰写的三篇文章中。它们是:《一个中国两个制度的和平竞争》(台湾《中国时报》,1984年1月23日),《一屋两

    1988年03期 1-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战后海外台独运动与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自救运动之比较

    林劲;

    <正> “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不仅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台湾政局及前途的重大问题。在台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以“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主张为纲领的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也产生了战后海外台独运动。关于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的评价,历史已作了结论。然而,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海外台独运动的有意混淆,某些人却对它与战后海外台独运动的关系产生模糊认识。本文试就二者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作一比较,澄清某些误解或歪曲。 (一) 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自救运动是台湾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祖国无力援救的特殊

    1988年03期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战后海外台独运动与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自救运动之比较

    林劲;

    <正> “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不仅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台湾政局及前途的重大问题。在台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以“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主张为纲领的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也产生了战后海外台独运动。关于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的评价,历史已作了结论。然而,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海外台独运动的有意混淆,某些人却对它与战后海外台独运动的关系产生模糊认识。本文试就二者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作一比较,澄清某些误解或歪曲。 (一) 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自救运动是台湾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祖国无力援救的特殊

    1988年03期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台湾环境保护立法评析

    彭莉;

    <正> 6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和破坏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国际性问题。台湾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一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今日的台湾已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台湾当局从70年代起,开始注意控制与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它除了制定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外,还运用了一些法律手段。经验证明,环境保护的法律调整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环境保护的制定与实施是从法律高度向各企业单位和广大民众提出保护环境的要求,它不仅使人们明了在环保中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与环保观念。其次,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具有普遍约束

    1988年03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台湾环境保护立法评析

    彭莉;

    <正> 6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和破坏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国际性问题。台湾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一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今日的台湾已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台湾当局从70年代起,开始注意控制与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它除了制定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外,还运用了一些法律手段。经验证明,环境保护的法律调整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环境保护的制定与实施是从法律高度向各企业单位和广大民众提出保护环境的要求,它不仅使人们明了在环保中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与环保观念。其次,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具有普遍约束

    1988年03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台湾的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大陆台湾关系的新阶段

    若林正丈;陈动;

    <正> 1987年初,在关心台湾人士的集会上,大家认为,“对今日台湾所作的最大胆预测,似乎成为最现实的预测”。这是因为台湾自1986年春天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接连不断地发生一系列事件:1986年5月初,国民党主席兼“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指示与党外势力“沟通(时话)”(承认反对势力);9月份党外势力向戒严令发起正面挑战,在全岛连续举行街头示威游行;9月28日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强行成立;10月蒋经国和国民党作出取消“戒严令”和开放党禁的决定;12月,在史无前例的复数政党选举中民进党取得大进步决定开放“报禁”等等。

    1988年03期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台湾的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大陆台湾关系的新阶段

    若林正丈;陈动;

    <正> 1987年初,在关心台湾人士的集会上,大家认为,“对今日台湾所作的最大胆预测,似乎成为最现实的预测”。这是因为台湾自1986年春天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接连不断地发生一系列事件:1986年5月初,国民党主席兼“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指示与党外势力“沟通(时话)”(承认反对势力);9月份党外势力向戒严令发起正面挑战,在全岛连续举行街头示威游行;9月28日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强行成立;10月蒋经国和国民党作出取消“戒严令”和开放党禁的决定;12月,在史无前例的复数政党选举中民进党取得大进步决定开放“报禁”等等。

    1988年03期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台湾经济与大陆沿海发展战略

    卢涵;

    <正> 近几年来,台湾与大陆的经贸互动关系已日趋明显,海峡两岸经济联系的加强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台湾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使得当局在制定新的经济政策时。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大陆经济发展的访向。积极发展同大陆的经贸的关系,不仅可以为当前的经济困境找到出路,而且还可能促使台湾经济的繁荣,当然,两岸经济的全面沟通,也将有助于大陆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甚至更长的一段对间内,台湾和大陆可以在广泛的领域里进行经济合作。

    1988年03期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台湾经济与大陆沿海发展战略

    卢涵;

    <正> 近几年来,台湾与大陆的经贸互动关系已日趋明显,海峡两岸经济联系的加强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台湾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使得当局在制定新的经济政策时。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大陆经济发展的访向。积极发展同大陆的经贸的关系,不仅可以为当前的经济困境找到出路,而且还可能促使台湾经济的繁荣,当然,两岸经济的全面沟通,也将有助于大陆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甚至更长的一段对间内,台湾和大陆可以在广泛的领域里进行经济合作。

    1988年03期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台湾与大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趋势

    张忆;

    <正> 随着台湾与大陆经济的发展,其出口商品已经出现了多方面的竞争。深入研究这一情况。对发展大陆沿海的外向型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一、双方经济竞争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今天的台湾和大陆,正在发展经济的轨道上展开竞争,既有其客观的现实表现,也有其必然性。首先,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只要在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不同的生产者之间就存在着因争取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竞争。台湾与大陆之间出现的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台湾较长时期以来,与祖国大陆处于实际上的分离状态。台湾当

    1988年03期 38-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台湾与大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趋势

    张忆;

    <正> 随着台湾与大陆经济的发展,其出口商品已经出现了多方面的竞争。深入研究这一情况。对发展大陆沿海的外向型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一、双方经济竞争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今天的台湾和大陆,正在发展经济的轨道上展开竞争,既有其客观的现实表现,也有其必然性。首先,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只要在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不同的生产者之间就存在着因争取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竞争。台湾与大陆之间出现的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台湾较长时期以来,与祖国大陆处于实际上的分离状态。台湾当

    1988年03期 38-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趋势

    李非;

    <正> 随着海峡两岸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台湾与大陆转口贸易出现跳跃式的发展,直接贸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萌发,间接投资也形成一股不可阻抑的热潮。本文拟着重分析现阶段海峡两岸的贸易关系和投资关系,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海峡两岸的贸易关系海峡两岸的贸易关系,多以通过第三国或地区的间接贸易为主,沿海直接贸易仅是一种补充。目前,随着形势的发展,间接贸易已逐渐出现向直接贸易转变的趋势。

    1988年03期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趋势

    李非;

    <正> 随着海峡两岸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台湾与大陆转口贸易出现跳跃式的发展,直接贸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萌发,间接投资也形成一股不可阻抑的热潮。本文拟着重分析现阶段海峡两岸的贸易关系和投资关系,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海峡两岸的贸易关系海峡两岸的贸易关系,多以通过第三国或地区的间接贸易为主,沿海直接贸易仅是一种补充。目前,随着形势的发展,间接贸易已逐渐出现向直接贸易转变的趋势。

    1988年03期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作为东亚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台湾经济(续)

    刘进庆;雷慧英;

    <正> 三、从属性的经济发展结构 (一) 经济发展与政治独裁在谈论新兴工业国家化问题时,是无法回避经济发展的独裁性质问题的。所谓经济发展的独裁性质,指一方面经济有能力发展,而另一方面也进行政治独裁。这种情况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共有的。事实上,在台湾、南朝鲜、新加坡以及拉丁美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当中,在二十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都能看到经济越增长、工业化越发展,政治独裁却越加强的倾向。为什么会这样呢?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因果关系?政治独裁果真是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

    1988年03期 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作为东亚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台湾经济(续)

    刘进庆;雷慧英;

    <正> 三、从属性的经济发展结构 (一) 经济发展与政治独裁在谈论新兴工业国家化问题时,是无法回避经济发展的独裁性质问题的。所谓经济发展的独裁性质,指一方面经济有能力发展,而另一方面也进行政治独裁。这种情况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共有的。事实上,在台湾、南朝鲜、新加坡以及拉丁美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当中,在二十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都能看到经济越增长、工业化越发展,政治独裁却越加强的倾向。为什么会这样呢?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因果关系?政治独裁果真是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

    1988年03期 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早期台湾人口与耕地的重新估算——兼论郑氏时代对开发的贡献

    孔立;

    <正> 荷兰占据时期台湾有多少汉人,有多少耕地?郑氏时代汉人增加了多少,耕地扩大了多少?目前有如下几种看法: 以上几种看法是根据一些人口数字推算出来的。我想采取另一种方法进行重新估算。一有关荷据时代人口的主要依据是: (1) C.E.S.《被忽视的福摩萨》“有很多中国人为战争所迫,从中国迁来,于是形成一个除妇孺外,拥有二万五千名壮丁的殖民区。男人大部分依靠经商和农业为生”。

    1988年03期 65-7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早期台湾人口与耕地的重新估算——兼论郑氏时代对开发的贡献

    孔立;

    <正> 荷兰占据时期台湾有多少汉人,有多少耕地?郑氏时代汉人增加了多少,耕地扩大了多少?目前有如下几种看法: 以上几种看法是根据一些人口数字推算出来的。我想采取另一种方法进行重新估算。一有关荷据时代人口的主要依据是: (1) C.E.S.《被忽视的福摩萨》“有很多中国人为战争所迫,从中国迁来,于是形成一个除妇孺外,拥有二万五千名壮丁的殖民区。男人大部分依靠经商和农业为生”。

    1988年03期 65-7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清代台湾平埔族汉化原因试探

    潘云东;

    <正> 平埔族,是对居住于平地的台湾先住民的通称,在清代主要分布于台湾西部及北部的沿海半原、丘陵地带。他们是汉族移民到台湾后最先与之接触的民族,早在荷兰入据台湾之前,两族人民就已开始了密切的接触和往来。嗣后的荷据时代和郑氏时代,汉族移民迅速增加,很快超过了平埔族,对平埔族影响大大加强。不过,平埔族大规模地接受汉文化乃至为汉民族同化,则是在清代。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闽粤沿海成千上万的人民突破清朝禁令,渡海来台,开荒垦殖。在短短的两个世纪中,平埔族很快融入汉族移民的滚滚浪潮中。到19世纪末,汉化过程基本完成。虽然平埔族各个分支被同化的进程

    1988年03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清代台湾平埔族汉化原因试探

    潘云东;

    <正> 平埔族,是对居住于平地的台湾先住民的通称,在清代主要分布于台湾西部及北部的沿海半原、丘陵地带。他们是汉族移民到台湾后最先与之接触的民族,早在荷兰入据台湾之前,两族人民就已开始了密切的接触和往来。嗣后的荷据时代和郑氏时代,汉族移民迅速增加,很快超过了平埔族,对平埔族影响大大加强。不过,平埔族大规模地接受汉文化乃至为汉民族同化,则是在清代。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闽粤沿海成千上万的人民突破清朝禁令,渡海来台,开荒垦殖。在短短的两个世纪中,平埔族很快融入汉族移民的滚滚浪潮中。到19世纪末,汉化过程基本完成。虽然平埔族各个分支被同化的进程

    1988年03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海内外学者座谈海峡两岸经济关系

    同行;

    <正> 香港《潮流》杂志社于1988年7月3日举办“海峡两岸试探经济新关系”研讨会,正在香港参加另一个学术会议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副所长韩清海应邀出席。参加会议还有台湾、香港的专家学者。会议着重就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以及海峡两岸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台湾中山大学教授魏萼博士认为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带是台商投资的理想地区,建议台湾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家、管理人员等到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而后提出具体的投资设想;同时在香港

    1988年03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海内外学者座谈海峡两岸经济关系

    同行;

    <正> 香港《潮流》杂志社于1988年7月3日举办“海峡两岸试探经济新关系”研讨会,正在香港参加另一个学术会议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副所长韩清海应邀出席。参加会议还有台湾、香港的专家学者。会议着重就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以及海峡两岸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台湾中山大学教授魏萼博士认为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带是台商投资的理想地区,建议台湾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家、管理人员等到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而后提出具体的投资设想;同时在香港

    1988年03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刘铭传与林维源

    吴玫;

    <正> 刘铭传与林维源,一位是台湾首任巡抚,一位是台湾士绅兼巨富。刘铭传在莅台任职期间,曾任用了一批台湾士绅,得到了他们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林维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刘铭传为何重用林维源?他采取了何种措施来争取其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对于台湾建省起了什么作用?本文仅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一刘铭传在吏治方面一向以赏罚分明见称。无论在大陆或在台湾,一些曾被清廷革职并且宣布永不叙用的官员,只要是有才干的,他都不拘一格、不分派系,大胆启用。这突出地表

    1988年03期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刘铭传与林维源

    吴玫;

    <正> 刘铭传与林维源,一位是台湾首任巡抚,一位是台湾士绅兼巨富。刘铭传在莅台任职期间,曾任用了一批台湾士绅,得到了他们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林维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刘铭传为何重用林维源?他采取了何种措施来争取其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对于台湾建省起了什么作用?本文仅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一刘铭传在吏治方面一向以赏罚分明见称。无论在大陆或在台湾,一些曾被清廷革职并且宣布永不叙用的官员,只要是有才干的,他都不拘一格、不分派系,大胆启用。这突出地表

    1988年03期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台湾经济、历史、文学和文化国际讨论会在香港举行

    邓孔昭;

    <正> 由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湾经济、历史、文学和文化国际讨论会”,1988年6月29日至7月2日在香港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日本、西德、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教授、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讨论会。向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共25篇。经济方面论文9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及其属性、海峡两岸经济的互动与互补关系、跨国公司在台湾的投资。台湾的外汇储备和政府的政策、台湾小型企业的管理结构及劳工招募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的见解。社会方面论文6篇,这些论文,着重于分析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环境保护、台湾社会的亲属结构、台湾意识、台湾的长老教会等方面的问题。历史方面论文3篇,分别对清代台湾社会的发展模式、禁止偷渡和携眷政策

    1988年03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台湾经济、历史、文学和文化国际讨论会在香港举行

    邓孔昭;

    <正> 由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湾经济、历史、文学和文化国际讨论会”,1988年6月29日至7月2日在香港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日本、西德、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教授、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讨论会。向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共25篇。经济方面论文9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及其属性、海峡两岸经济的互动与互补关系、跨国公司在台湾的投资。台湾的外汇储备和政府的政策、台湾小型企业的管理结构及劳工招募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的见解。社会方面论文6篇,这些论文,着重于分析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环境保护、台湾社会的亲属结构、台湾意识、台湾的长老教会等方面的问题。历史方面论文3篇,分别对清代台湾社会的发展模式、禁止偷渡和携眷政策

    1988年03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赖柏英》和林语堂的乡情

    万平近;

    <正> 从本世纪3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林语堂先生在国外用英文共写作七部长篇小说。他自己盘存著书成果时不把最后一部宣传性的政治小说《逃向自由城》算在内,因此,《赖柏英》实际上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压轴作。这部小说的初版于1963年由美国世界出版公司推出,1976年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了宋碧云的中译本。《赖柏英》这部小说从内容上说属于爱情小说。林语堂写爱情小说虽不能说很多,也可以说不少。他写的长篇小说《风声鹤唳》、《朱门》、《红牡丹》都以爱情为主线,不以爱情为主线的《京华烟云》、《唐人街》、《远景》,都穿插了不少恋爱的情节。不过,《赖柏英》同前面几部小说比,抒情色彩更浓,充满了缠绵、幽婉又温淳、甘美的情调。

    1988年03期 85-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赖柏英》和林语堂的乡情

    万平近;

    <正> 从本世纪3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林语堂先生在国外用英文共写作七部长篇小说。他自己盘存著书成果时不把最后一部宣传性的政治小说《逃向自由城》算在内,因此,《赖柏英》实际上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压轴作。这部小说的初版于1963年由美国世界出版公司推出,1976年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了宋碧云的中译本。《赖柏英》这部小说从内容上说属于爱情小说。林语堂写爱情小说虽不能说很多,也可以说不少。他写的长篇小说《风声鹤唳》、《朱门》、《红牡丹》都以爱情为主线,不以爱情为主线的《京华烟云》、《唐人街》、《远景》,都穿插了不少恋爱的情节。不过,《赖柏英》同前面几部小说比,抒情色彩更浓,充满了缠绵、幽婉又温淳、甘美的情调。

    1988年03期 85-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从白话新诗的崛起看台湾新文学运动

    张光正;

    <正> 发生于2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在台湾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当时岛外新的社会文化思潮本土化的产物,其实质是民族文化同殖民文化的一场大搏斗。新文学运动通过对旧文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台湾文学的民族主义传统,为台湾新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台湾新文学运动以批判旧体诗开始,以白话新诗和其他新文学创作的出现为标志。本文拟就追溯白话新诗之源起,对台湾新文学运动做些回顾和探讨。

    1988年03期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从白话新诗的崛起看台湾新文学运动

    张光正;

    <正> 发生于2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在台湾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当时岛外新的社会文化思潮本土化的产物,其实质是民族文化同殖民文化的一场大搏斗。新文学运动通过对旧文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台湾文学的民族主义传统,为台湾新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台湾新文学运动以批判旧体诗开始,以白话新诗和其他新文学创作的出现为标志。本文拟就追溯白话新诗之源起,对台湾新文学运动做些回顾和探讨。

    1988年03期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萧白笔下的隔离世界

    韦体文;

    <正> 萧白原名周仲勳,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四十多年前,他弃笔从戎,投身于抗日烽火之中。可以想见,当年徒步走过大半个中国,由浙入蜀,投效军营的萧白,是怎样的一个热血青年。经过四十多年的磨难与困顿,萧白虽冷却了如火的热情,但却磨炼了顽强的意志。从军队退役之后,他就隐居在台北景美半山中,执着地耕耘着散文这块园地,用散文为自己“建立了一个隔绝的世界”。萧白的散文有一个集中的命题:飘渺的世界和孤寂的灵魂。杜少陵诗曰:“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歌”。萧白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之后,便退避于大自然的怀

    1988年03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萧白笔下的隔离世界

    韦体文;

    <正> 萧白原名周仲勳,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四十多年前,他弃笔从戎,投身于抗日烽火之中。可以想见,当年徒步走过大半个中国,由浙入蜀,投效军营的萧白,是怎样的一个热血青年。经过四十多年的磨难与困顿,萧白虽冷却了如火的热情,但却磨炼了顽强的意志。从军队退役之后,他就隐居在台北景美半山中,执着地耕耘着散文这块园地,用散文为自己“建立了一个隔绝的世界”。萧白的散文有一个集中的命题:飘渺的世界和孤寂的灵魂。杜少陵诗曰:“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歌”。萧白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之后,便退避于大自然的怀

    1988年03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评高阳的《慈禧全传》

    许建生;

    <正> 高阳是台湾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在他繁浩的历史小说长河中,《慈禧全传》特别引人注目。它由《慈禧前传》、《玉座珠帘》(上)、(下)、《清宫外史》(上)、(下)、《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等6卷长篇组成。作者站在审视历史的高度,以深刻有力的史笔,真实地再现“辛酉政变”至“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掌权四十余年间清宫惊心动魄的政治生活内幕,成功地塑造了慈禧太后等典型人物,是一部值得一读的长篇力作。 (一) 如何把握作品情节发展的内在机制,是长篇小说创作遇到的重大问题。《慈禧全传》长达数百万字,要在如此宏大的作品中突出主旨,在结构上各卷有其重点,又互相联系,确是

    1988年03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评高阳的《慈禧全传》

    许建生;

    <正> 高阳是台湾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在他繁浩的历史小说长河中,《慈禧全传》特别引人注目。它由《慈禧前传》、《玉座珠帘》(上)、(下)、《清宫外史》(上)、(下)、《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等6卷长篇组成。作者站在审视历史的高度,以深刻有力的史笔,真实地再现“辛酉政变”至“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掌权四十余年间清宫惊心动魄的政治生活内幕,成功地塑造了慈禧太后等典型人物,是一部值得一读的长篇力作。 (一) 如何把握作品情节发展的内在机制,是长篇小说创作遇到的重大问题。《慈禧全传》长达数百万字,要在如此宏大的作品中突出主旨,在结构上各卷有其重点,又互相联系,确是

    1988年03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大陆与台湾学者举行首次台湾研究学术交流会

    李祖基;

    <正> 台湾民间学术团体“台湾史研究会”的几位学者利用回大陆探亲之便,以个人名义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8年8月2日举办“台湾研究学术交流会”。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在大陆共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教授向来自台湾的同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这次研讨会有台湾学者参加并发表论文,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参加本次学术交流会的论文共有16篇,有14篇在会上报告,其中6篇是由“台湾史研究会”提出的。交流会共分六场进行,先由作者报告,接着进行讨论和提问,然后由作者答辩。

    1988年03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大陆与台湾学者举行首次台湾研究学术交流会

    李祖基;

    <正> 台湾民间学术团体“台湾史研究会”的几位学者利用回大陆探亲之便,以个人名义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8年8月2日举办“台湾研究学术交流会”。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在大陆共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教授向来自台湾的同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这次研讨会有台湾学者参加并发表论文,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参加本次学术交流会的论文共有16篇,有14篇在会上报告,其中6篇是由“台湾史研究会”提出的。交流会共分六场进行,先由作者报告,接着进行讨论和提问,然后由作者答辩。

    1988年03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