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演变

    林劲

    由于党内意识形态及路线斗争和内外多种因素结合的作用,民进党的“台独”主张逐步升级以至将“台独”条文列入党纲。“台独”主张主导了民进党的大陆政策,成为民进党政治主张中最具特色、最受关注的部分,直接影响了该党的发展。随着台湾政治体制改革及政党格局的演变以及两岸关系与国际形势的发展,民进党大陆政策围绕着“台独”主张的升级、淡化与重新诠释而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了各自的特点。走上执政之路的民进党在修改“台独”党纲问题上未有明确的主流共识,使之无法与大陆直接沟通与互动。

    2001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 台海安全关系的性质与两岸均势

    李鹏

    台海安全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一种具有敌对性质的安全关系。长久以来各方维持这种安全状态的基本手段是均势平衡,但这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两岸敌对关系问题,只有从主观上消除人们对台海安全的疑虑,承认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加强对话与合作,化解分歧与矛盾,构建一种新型安全关系,才是维护台海和平最为有效的方法。

    2001年01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冷战后的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

    孙云 ,董云

    在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虽不像在中美关系中那样重要、突出和敏感,但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独特的“台湾情结”,以及战后日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在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上,日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90年代以来,日本明显提升日台关系,在对华战略上利用台湾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倾向明显加强,使得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上升,成为未来两国关系发展中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2001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台湾法院调解制度的最新发展

    齐树洁

    本文以1999年修正后的台湾民事诉讼法为依据,介绍台湾法院调解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最新发展,包括起诉前的调解及诉讼上的和解。作者认为,台湾法院调解制度观念先进,体系完整,规定具体,便于操作,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2001年01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战后美台贸易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林长华

    战后美台贸易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迅速发展的过程。美台贸易对两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不相同。从美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对台湾而言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美台贸易关系从流通领域反映了台湾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关系。

    2001年01期 31-3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高雄港的发展方向刍议

    张茂法

    高雄市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能成为国际性航运中心地位,其未来发展应有的方向,是要把高雄港发展成为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国际性现代化港口城市。为此,首先要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多功能扩展,其次要调整国际物流体制和政策,转变转口贸易型态,第三要实现港口信息化、网络化,此外,要强化港口设施、拓宽经济腹地、提高后方疏运能力、建立基础产业和合理的产业结构。

    2001年01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浙江与台湾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徐剑锋

    浙江与台湾在资源结构、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结构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与可比性,但浙台两地的大三次产业结构却大为不同,主要表现在台湾产业结构领先浙江15-20年,相对一经济发展阶段台湾第三产业严重偏高而条二产业明显偏低;浙江则相反。两地产业结构变化的稳定性及发展演变的阶段也有很大不同。两地产业结构及其演变的背后有较为复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政策、供给要素、需求结构与统计因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01年01期 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 台湾软件产业发展剖析

    张晓加

    2001年0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抗战时期的台湾籍民问题

    陈小冲

    抗战爆发后,居留福建的台湾籍民被集中迁往内地并在崇安设立台民收容所,对其实行监视居住,但该收容所性质不同于集中营。台湾义勇队的主要成员即来自内迁台民,他在投身抗战的同时,也针对台籍浪人在大陆胡作非为所留下的恶劣影响,积极进行“消毒”工作,一面宣传两岸人民的血脉联系,一面吁请民众分清台人之良莠及日人离间阴谋。他们的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台湾籍民的形象,并使用人们对台胞刮目相看。

    2001年01期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也谈清代台湾土地开垦、经济组织与社会经济形态──对周翔鹤相关批评的答复

    曹树基

    2001年01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陈第、沈有容与《东番记》

    李祖基

    2001年01期 78-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夷洲非“夷州”辨

    陈孔立

    2001年01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台湾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扫描

    古远清

    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受“五四”影响而诞生,日据时代深受摧残,光复后重新与祖国接轨。50年代,官方文艺理论与文艺政策相结合,而作为“战斗文艺”的反叛,现代主义是到蓬勃发展。70年代,带有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论取西化文论而代之,大力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社会批判功能和民族性。80年代后,除了“台湾意识”和“中国意识”的分歧外,随着“新批评”的衰落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台湾文论界进入“众声喧哗”的时代。

    2001年01期 87-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台湾现代派小说与西方影响

    廖四平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文学创作观念上强调文学要表现人的非理性心理,强调文 学独有的形式特征及其非功利性和反传统性,这明显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与实践的 影响?在内容上,台湾现代派文学注重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描写性爱,注重揭示人的生存 困境,这明显地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其它西方现代主义思 潮的影响;在形式上,这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刻划人物的心理,在意 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视角的选择?"复调"结构的使用及小说语言的新奇怪异等方面,都承接 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基本取向?

    2001年01期 9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台湾期刊的结构特点及两岸交流之探讨

    承上

    2001年01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