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立宪;
国共平台建立六年来,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民党执政后,官方授权的海协会与海基会协商平台得到恢复,国共平台存在的必要性受到在野的民进党及一些社会舆论的质疑。本文特从中国大陆的角度,从论述与实践两个面向对国共平台进行了考察,认为该平台在两党关系的特殊背景下,为两岸人民搭起一座沟通、理解与互动的桥梁,为两岸关系从对立走向和平、从内耗走向合作发展双赢,起了奠基、引导、调节和保障的作用。中国大陆始终高度重视国共平台的作用,不因国民党在野或执政而有所改变。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国共平台与两会平台"相辅相成,同时发挥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平台的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必将继续担当"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中流砥柱"的大任。
2011年04期 No.11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朱显龙;
内地、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但香港、澳门是中国"一国两制"框架中的特别行政区,台湾则是中国主权统一、治权分离架构下的特殊地区,澳台关系既有"一国两制"之主权统一、高度自治的成份,又有主权统一、治权分离内涵。澳台关系因为澳门被殖民统治、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中国内战及主体资格的改变、澳门主权回归中国而分为多个阶段。澳门回归后的澳台关系,既属于一个国家内的"两区"关系,但又因治权自立而呈现"两境(治权境界)关系"。
2011年04期 No.116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唐次妹;
2010年"五都"选举民进党打了一场"非典型"选战。在这场选战中,民进党扬弃了过去的"激情牌"和"悲情牌",在"北二都",刻意淡化民进党的政党属性,以"幸福牌"和"治理牌"为选战主轴,凸显苏贞昌、蔡英文的理性务实精神和贴近市民的柔性、感性诉求。许多新的观念和新潮事物被引入选举中,特别是网络和"客厅会"、"小英行动加油站"等小型动员方式的运用,是试图创造有别于传统基层组织和桩脚的新型动员方式。尽管选举结果民进党没能拿下"北二都",但在基本盘蓝大于绿的"北二都",选情却一直呈胶着状态。特别是第一次参选的蔡英文,在新北市一举拿下了百万票,显示民进党及其候选人的竞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本文以布鲁斯.埃.纽曼的政治营销模式的核心概念(选民细分、候选人定位、战略制定与实施)来解析民进党"北二都"竞选策略。
2011年04期 No.116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李秘;
网络竞选是台湾政治选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以后,网络竞选的模式与策略呈现出组织传播的特点。网络竞选不仅是一种宣传方式,还是一种组织方式。一方面是在组织中传播,借助社交网站进行病毒式营销,另一方面是在传播中组织,在互动和分享的过程中建立起动态化组织。
2011年04期 No.116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唐永红;刘坚;
两岸ECFA一方面将为厦门经济特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拓展内容与政策空间,另一方面又必将压缩特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内容与政策空间,相对削弱特区对台政策优势,影响到特区对台经贸关系的拓展,进而影响到特区自身建设与发展。无论是从顺利推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角度看,还是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继续发挥特区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等角度看,ECFA下特区对台进一步先行先试,有其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基本思路与原则是,特定的自由化与一体化的内容在两岸整体层面尚不具备条件推进的,或需要在特定区域试验探索经验的,可以在特区先行先试。实践中,可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为"厦门自由经济区",在推进两岸整体层面的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根据当时的两岸经济条件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需要,在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某些正在商谈或将要商谈的自由化与一体化内容。
2011年04期 No.116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郑鸣;张盛铭;
伴随着贸易、投资等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两岸对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一直以来,两岸资本市场合作严重滞后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使大量进入大陆的台资企业融资渠道匮乏,面临共同的融资困境。ECFA签署后,两岸资本市场合作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两岸监管当局、证券从业机构应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机遇,稳步推进两岸资本市场间合作,营造互利双赢的合作格局。
2011年04期 No.116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张立娇;
台湾地区在20世纪后半期的工业化进程中创造了劳工"持续向上流动"的成功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1)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工业化起点为其奠定了基础;(2)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为其提供了动力;(3)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形态与分散的工业布局是其重要路径。然而,步入21世纪以后,台湾社会劳工流动虽然总体上仍延续其向上流动的模式,但却呈现出减缓的趋势。其中岛内外经济不景气,岛内产业结构趋于稳定与政府的积极作为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2011年04期 No.116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曾纯纯;
香蕉在日据时期是台湾的主要输出青果,其中九成以上销往日本市场。当时蕉界精英17位,其中钟干郎、萧恩乡、林德玉、李才祉、林富仑等五位是南部六堆客家精英。本文借日据时期台蕉出口及其发展状况,观察六堆客家商绅发展过程及他们之间如何建立起蕉贸网络,并通过这些客家精英的生命史与网络来重新解释香蕉产业的型构。其次,当时香蕉经济是项获利颇丰的新兴事业,客家精英纷纷"弃教(儒)从商",重商思想和商绅阶层兴起,六堆客家人正式进入都市发展,从事海外贸易,而香蕉产品的商业化也促使客籍农民愿意承担风险提高植蕉面积与产量,带动了六堆地区整体发展,显见当时客家人在香蕉产业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1年04期 No.116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蒋小波;
冷战时期,以费正清为代表的美国学术界以台湾作为研究中国的基地,而费正清也积极地介入两岸关系与台湾事务。费正清的"大陆—台湾"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亲共",中期的"反共",与后期的"两岸共治"。费正清多变的面孔反映了美国不同时期基于美国国家利益而做出的对中国两岸政策的调整,而台湾对费正清体系的反应则体现了冷战时期西方同盟内部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矛盾,以及两种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2011年04期 No.116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陈仲义;
洛夫诗歌的艺术型构,是在东方智慧的根基上,广纳西方现代意识,铸成以现实、超现实与禅思相结合的书写"主轴",在广度与深度上,探析现代主义有关存在、生死、命运、虚无、永恒、瞬间等母题。他经营的意象思维,带动投射、转化、隐喻、畸联等多项"链条",连接起现代诗把握自我与把握世界的途径。在那里,我们领略到了四通八达的诗性智慧和魔幻般的诗意盛宴。
2011年04期 No.116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潘峰;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计者选用"红砖厝"作为建筑表征,并将之融合到博物馆建筑的整体和局部设计的一系列构思当中。"红砖厝"作为两岸文化认同的核心,成为参观者在展陈中体验闽台文化一家亲的重要媒介。
2011年04期 No.116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经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台湾研究集刊》从2010年开始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10日出刊。更改刊期之后,《台湾研究集刊》容量更大,时效性更强,欢迎各界
2011年04期 No.116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