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者镜像:汉族作家的台湾少数民族书写

    朱双一;

    日本殖民者编造、改写吴凤和莎秧(Sayon)故事以宣扬"文明"感化"野蛮"和"皇民化",为其殖民统治服务,而汉族作家陈大禹两次创作吴凤题材剧本,或影射抨击官僚压迫,或呼唤民族团结。日据末期吴漫沙小说《莎秧之钟》,表面上呼应了"国策",其实仍可见某种面从腹背的隐衷。战后张深切等有关"雾社事件"的著作揭露殖民当局的凶残毒辣和抗日族人的英勇刚烈,近年来邓相扬更刻画了花冈一郎等以死来向本族尽忠、向日人谢罪的矛盾人物,叙写了数十年来异族通婚家庭后代的身份迷茫、精神创伤和悲剧命运。陈映真等在书写"他者"的同时反观自我,省思自己的缺失,而这有助于促进族群的和谐。

    2012年05期 No.12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两岸认同的过程——双管双向互动模式

    陈孔立;

    两岸之间存在互相认同的可能性,学术界已在探讨走向认同的途径,难点在于如何培养互相认同的意愿问题。为此,本文试图借鉴"集体记忆"、"共有观念"和"积极区分"三个概念来解决这一难题,从而提出"双管双向互动模式",用以描述两岸认同的过程,希望能够引发进一步的讨论。

    2012年05期 No.123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认知变迁对大陆涉台政策之影响评析

    沈惠平;

    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内部政局和民意的变迁,以及祖国大陆本身的变化,致使大陆对台湾问题的认知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在大陆涉台政策的调整、完善和创新,以及由此带给两岸关系的影响之上。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祖国大陆涉台政策的演化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认知的改变有助于祖国大陆根据新的形势不断改进其涉台工作的方针与政策,有力地促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2012年05期 No.123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2012年台湾“大选”选民投票行为新特点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研究

    张华;

    相较于过去4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以下简称"大选"),2012年"大选"选民出现了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要投票取向的新特点,"统独"认同投票被经济投票取向所取代。这说明台湾民众的政治热情已由激情、狂热过渡至理性、成熟,也展现出支持"九二共识"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的主流趋势。同时,经过4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践,岛内民众对大陆的态度出现向好转变。未来,随着台湾民众所获两岸关系和平红利逐渐增多,推动两岸关系继往开来的民意基础必将不断厚植。但因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依旧未提升,两岸关系长远深入发展仍面临重要课题。

    2012年05期 No.123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台湾民主化的精英视角——基于蒋经国与李登辉的比较分析

    闫帅;

    一方面,民主化进程需要众多前提条件,诸如经济、阶级、文化等,是一个确定性的过程;另一方面,民主化进程又包含了许多机遇、意外与矛盾,又是一个不确定性的过程,而其中的政治精英,往往能影响这一不确定过程的最终结果。基于蒋经国与李登辉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台湾的民主化虽然以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为前提条件,但是直接诱因是那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即:台湾民主化是李登辉在利益导向下为增强个人权力和地位而附带产生的结果。

    2012年05期 No.123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两岸政策的话语比较及创新路径初探——以“一个中国”话语为例

    张晋山;

    1949年以来,在两岸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下,形成两个存在明显差异性的政治话语系统,这种差异性代表性地体现在两岸官方政策文本。本文以两岸政策话语的概念界定为研究起点,选择"一个中国"作为分析样本,进行两岸政策话语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岸政策话语差异的实质,是两岸两个竞争中的政权基于各自的权威性需要而争夺话语上的主导权。两岸政策话语差异已严重影响两岸政治对话和政治谈判,甚至影响到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和共识的建立。

    2012年05期 No.123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核安协议”与两岸核电产业合作的制约因素

    季烨;

    日本福岛电站核泄露事件不仅触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核电安全性能的反思,也凸显了海峡两岸之间加强核电安全合作的必要性。为此,两岸两会及时签署了《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在核电安全领域双向合作的正式起步,也为未来两岸核电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制度框架和组织支撑。鉴于核电议题的敏感性,当前两岸核电产业的进一步合作不但缺少充裕的外部环境,也缺乏必要的内部法律与政策空间。面对有识之士在两岸核电合作问题上更高的期待,应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民间层面技术先行,逐步突破两岸政治乃至民众互信的瓶颈,从而为未来两岸核电合作的深化提供原动力。

    2012年05期 No.123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海峡两岸涉外继承法律适用法之比较研究

    向在胜;

    海峡两岸新近制定或修订的国际私法立法中均有关于涉外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两岸涉外继承法律适用立法分别就继承、遗嘱、无人继承财产的处理等问题作了规定。两岸立法不仅立法体例不同,在具体的条文设计上,除了在遗嘱形式要件与无人继承财产处理等个别方面相对较为接近外,在其他大部分问题的规定上均差异较大。通过对比两岸立法可以看出,由于借鉴了西方法制发达国家的法律理念,台湾地区的立法相对更为合理、完善,而大陆地区的立法不仅在立法体例的选择上不够妥当,在具体条文设计上,有些条文如第33条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2012年05期 No.123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ECFA下两岸经济制度性合作与一体化发展问题探讨

    唐永红;

    通过ECFA推进两岸经济制度性合作与一体化发展,虽然有着较大的内容空间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但面临来自两岸经济体发展差异性、两岸政治关系稳定性以及台湾内部政治经济生态的约束,需要探索突破约束的路径。宜坚守政治基础,增强政治互信;遵守国际规则,坚持平等互利;遵循经济规律,循序渐进推进;采行先行先试,寻求局部突破。

    2012年05期 No.123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 基于CMS模型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变动分析

    王海平;刘宇峰;曾玉荣;

    大陆是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外销的重要市场,20多年来,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快速增长,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2—2011年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的变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WTO以后,规模效应逐渐成为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市场的主要来源,而ECFA协议的签订将这种效应进一步放大;竞争效应在初期是保持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随着大陆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台湾农产品的竞争力出现了衰减,竞争效应逐期下降,并出现负数,这应该引起两岸农业决策者的关注。

    2012年05期 No.123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试析台湾《自由中国》杂志的经济思想

    杨荣庆;

    作为政论性杂志的《自由中国》,关于经济的社论、论文并不多。不过,《自由中国》通过这些社论及论文,展示了其与国民党台湾当局迥异的经济思想。《自由中国》先是从"经济平等"的思想出发,抓住经济管制、公营事业等核心问题,对台湾当局进行批评;随后,通过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引介以及受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启迪,《自由中国》摆脱了"经济平等"的模糊认识,逐渐形成了自由经济的思想,并试图通过对经济自由思想的阐释,来巩固其政治民主的主张。

    2012年05期 No.123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若干史事析论

    陈小冲;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团结大陆台湾人抗日力量进行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斗争,同时在大后方开展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为唤起祖国民众对台湾回归的关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台湾革命同盟会作为台湾人的民众团体,难免受到当局的监控,在国民党以党领政的党国体制下,其与国民党台湾党部争夺台湾革命运动领导权的过程中处于劣势,但台湾革命同盟会对于光复台湾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2012年05期 No.123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

    2012年05期 No.123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