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王鹤亭;

    "一国两制"既有构想奠定了"两制"台湾方案的基本框架,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应尽可能地预估并规避既有构想中的可能风险。"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应遵循有别于港澳实践的政治逻辑,在内战法理基础上形成新的宪制法理规范。"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宪制安排先经由统一协议确认,并明确相关法律文件的时效、序列与位阶,保障台湾方面在其内部事务上的自治权、在全国治理事务上相应的参与权以及相关的外事权。"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还应从行政协调、立法控制、司法限制和人民制约等路径去构建维护主权权威和中央管治权的实践机制。

    2020年03期 No.16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当偏好与预期出现落差:两难型政治立场及其影响

    张钧智;耿曙;黄斯嫄;

    随着大陆的政治经济崛起和台湾地方认同的深化,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关系的立场,表现出某种矛盾心态——对于两岸问题的"解决方式"与"预期发展"逐步渐行渐远。为深入解析这种矛盾心态,本文使用"2018年两岸关系和安全民意调查"截面数据,提出"两难型政治立场"的概念,用以探析台湾民众"政治偏好"和"政治预期"间的落差,并利用二元胜算对数回归模型分析两难型政治立场所带来的政治影响。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台湾民众具有两难型政治立场,且相较于"坚持政治自主"的台湾民众,抱持"坚持统一"与"两难型趋统"两种立场的台湾民众,对于当局执政满意评价显著偏低。关注台湾民众的两难型政治立场,应有助于掌握新形势下的台湾民意走势。

    2020年03期 No.169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两岸经贸评估对台湾选民投票抉择的影响:2008—2016年台湾地区“大选”观察

    杨光;

    台湾经济与两岸贸易关系紧密,故讨论台湾选民投票行为的经济因素,应考量两岸经贸交流。本文分析2008—2016年三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发现选民的两岸经贸评估均对其投票抉择产生显著影响,相较于中性认知者,肯定两岸经贸之经济效益者倾向投票给国民党候选人,否定者倾向支持民进党。通过比较两岸经贸评估在三次选举中的差异,发现其影响力基本维持稳定,从侧面证实两岸经贸议题在台湾"大选"中的关键性地位。同时,两岸经贸评估对投票抉择的影响受到政党认同制约,就无政党认同选民而言,对两岸经贸的利弊判断足以转变其投票选择。

    2020年03期 No.169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公序良俗原则在台湾法院认可大陆法院判决实务中的适用

    薛永慧;

    不违背公序良俗是台湾地区"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的台湾法院认可大陆法院裁判最核心的实质要件。就台湾司法实务观察,公序良俗违背不仅包括裁判实体问题,还包括诉讼程序问题。目前,台湾法院认为大陆法院判决违背台湾地区程序法上公序良俗的情形,主要包括败诉之被告未应诉且未经合法送达、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台湾当事人未经合法代理以及大陆法院无管辖权三个方面。台湾法院认为大陆法院判决违背台湾地区实体法上公序良俗的情形,主要包括大陆法院离婚案件判决基础存在问题、大陆法院判决前一方当事人已死亡而法院仍为判决以及大陆法院判决适用法律与台湾地区相关规定相悖三个方面。

    2020年03期 No.169 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概念界说与路径选择

    石正方;

    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当前大陆对台交流政策主轴。融合发展不仅关注两岸交流合作的规模成长、结构升级和层次深化,更重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所形成的经贸、社会网络的致密化以及所衍生的社会联结关系的丰富化、根植化。依此逻辑,两岸经济合作应在合作方向、合作领域及其制度支持体系构建方面,着重从扩大经济融合的社会、文化溢出效应角度进行相关政策设计。

    2020年03期 No.169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台湾地区研发资本存量估算及其增长效应分析

    郭红丽;王华;

    配合SNA2008有关研发支出资本化核算的原则修订,台湾地区于2014年完成了研发支出改列固定资本形成。利用此次数据修订的相关结果,本文对台湾地区的研发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研发资本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台湾地区的研发产出在其资本形成和产出方面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研发产出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已经接近四分之一,研发资本存量在综合资本存量中的比重也超过了15%,与GDP的比率则接近22%;研发资本要素的引入,明显提升了资本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且因其对于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增长的充分解释力,本身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高贡献。

    2020年03期 No.169 5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两岸增加值贸易分解

    刘超;

    本文使用WWZ方法及WIOD数据库对两岸双边贸易流量进行分解,分析双边贸易境外增加值构成,并测算两岸产业的净显性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1)两岸双边贸易以中间品出口为主,统计数据存在纯重复计算(PDC),并且PDC比值随年份逐渐增大。(2)通过测算境外增加值发现,台湾对大陆出口中所含大陆增加值比重逐渐超过日本,居首位。(3)相对于大陆,台湾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产业存在相对优势,对大陆依赖程度较高,并逐渐形成"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美国"的供应链。

    2020年03期 No.169 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台湾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五四纪念——《中国论坛》半月刊纪念论述考察

    何卓恩;曾子恒;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台湾知识分子言论刊物《中国论坛》的五四纪念论述经历了一个论题由隐而显、规模由点到面、指向由外到内的过程;对于五四的精神意义有多元的表达,尤其是结合到台湾当时的社会面貌,提出了五四精神意义的坚守和落实方式;对于五四的"全盘反传统主义"提出了超越式反省。这些论述不仅呈现了五四纪念的时空特色,也彰显出五四文化符号的开放性。

    2020年03期 No.169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世纪”与流变

    陆卓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异军突起,经历了以政治抗争与自我救赎为核心诉求的发展阶段后,以不同向度呈现出文化转向:一是围绕文化认同与主体建构,落实"文化扎根"与历史重构,激活并体现其于现代性进程中应有的社会文化力量;二是对都市经验完全"清零",回归部落,重新习得与体验族群生活方式及其智慧,以生命艺术有效诠释主体的文化价值及其创造力。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世纪"及其流变,深刻影响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族群社会及其精神主体建构,以及台湾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深化和丰富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版图的历史文化内涵。

    2020年03期 No.169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侯孝贤电影中的“慢美学”与女性意识——从《南国再见,南国》到《刺客聂隐娘》

    孙力珍;侯东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降,侯孝贤的电影越来越"慢"。"慢"并非指通过改变电影的秒格数所产生的慢动作,而是影片中的角色行为、身体形象,乃至主体意识在时间的延伸中变得清晰可见、可感,甚至可思。从"慢美学"和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检视侯孝贤从《南国再见,南国》到《刺客聂隐娘》七部长片,指出其愈来愈重视在"缓慢"的镜头调度中呈现女性记忆与情绪绵延,以及时间的空间化表述。在可见可感的时空形式中,侯孝贤以一种有别于经典戏剧叙事的表达方式——"慢美学"——呈现另类的女性故事。侯孝贤电影中女性的惶惑、成长,及其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身份建构,都与"慢美学"的银幕表征密切相关。

    2020年03期 No.169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台湾当局对泰北山区华文教育援助的演变:“文教帮扶”与“政治扶持”

    杨新新;

    在系统田野调查与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借用历史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六十余年来台湾当局的泰北山区华文教育援助行动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囿于时势变化与内外条件的变动,不同时期台湾当局进行的泰北山区华文教育援助行动有所不同,但大体而言,其徘徊于"政治扶持"与"文教帮扶"之间的态度却显而易见,且贯彻始终。目前,大陆与台湾在泰北山区华文教育援助上的竞争与互动关系也表明其之于海峡两岸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2020年03期 No.169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目前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

    2020年03期 No.16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