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台研究理论前沿

  • 国家完全统一进程中的渐进治理(笔谈)

    刘国深;王贞威;郑振清;王鹤亭;

    台湾问题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在人们熟悉的一个中国原则、国家统一等话语基础上,发展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融合发展、涉台公共政策等新元素,这是台湾问题内外环境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显示台湾研究正在朝向深层次发展。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层面思考台湾问题,让我们有可能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新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两岸完全统一问题。治理理论的引进,让我们发现除了公权力部门这一传统的两岸关系行动者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民间社会力量。即使是公权力部门内部,也有众多平行的部门关系和垂直的府际关系,笼统的"公权力部门"并不足以反映机构之间的相对自主性;而民间社会组织的创造力正在全方位改变着两岸关系的环境体系。

    2021年06期 No.178 1+6+11+18+2-5+7-10+12-17+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两岸社会融合研究

  • 阶级政治还是部门政治?——台湾青年两岸经贸认知的实证研究

    唐桦;刘楠;

    民进党当局推行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后,台湾青年对两岸经贸交流的认知出现积极转变。其原因何在?本文认为,阶级可以为此转变提供有力解释,以往常被忽视的产业部门对台湾社会各阶级青年两岸经贸态度也有调节效应。本文在对2016年和2020年的两轮"台湾选举与民主化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产业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割裂了岛内青年的两岸经贸认知,相较于第二产业部门,处于第三产业的下层青年更倾向正面评价两岸经贸交流的效果。此外,台湾青年群体在两岸经贸交流问题上的态度差异,更大程度上是受自身所处行业部门的影响,以部门政治为主轴,阶级特点相对不明显。到大陆投资、创业和就业对台湾青年的两岸经贸态度有积极影响,而台湾青年的统"独"倾向与其两岸经贸利益认知之间无显著关联。

    2021年06期 No.178 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 新形势下两岸民间组织交流研究

    赵金文;杨仁飞;

    两岸民间组织是推动两岸交流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蔡英文上台后两岸民间组织交流面临包括制度性障碍、政治性障碍、机制性障碍、社会性障碍以及突发因素影响在内的诸多不利条件。当前,由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各领域互动受到较大影响,深化两岸民间组织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应从强化对大陆涉台民间组织的扶持与引导、进一步提升与创新传统交流项目、破解民间组织交流制度性障碍、强化运用新媒体手段等角度着手,推动两岸民间交流行稳致远,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国家统一贡献民间力量。

    2021年06期 No.178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台湾经济体制与动态

  • 台湾地区政党轮替影响经济表现的传导机制——基于投资风险引致视角的经验考察

    黄燕萍;卢晓芳;秦伟腾;

    2000年以来,台湾地区已完成三次政党轮替,而经济形势却未随之有所改善。研究发现:国民党与民进党在台湾轮流执政,施政重心均从经济发展转为政治斗争,政治凌驾于经济之上;行政首长频繁更换、立法机构掣肘行政部门、酬庸性质的人事任命,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严重拖累公共政策的推行;财经政策急功近利、摇摆不定,重创当局信誉,削弱了台湾的投资吸引力;基于胜选考量大开政策福利支票、因应两岸紧张局势增加防务特别预算,从而大量挤占经济发展资源;动荡乃至恶化的两岸关系增加了侨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加大了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难度,减少了台湾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红利的机会。研究认为,台湾地区三次政党轮替升高了国、民两党冲突,从"政治化"经济问题、放大政治体制弊端、增加财经政策不确定性、扭曲财税预算分配、加剧台海动荡等方面破坏了岛内投资环境,推高了岛内投资成本,从而使台湾经济陷入低投资、低增长困境。

    2021年06期 No.178 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日据台湾史研究

  • 重返国籍:抗战前台湾籍民回复国籍研究

    林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颁布《国籍法》后,就不断有台民申请回复中国国籍,至全面抗战前,人数达137人,成为民国时期回复国籍的主体。然而,台民并非国籍法所设定的"因婚姻丧失国籍者"或"自愿出籍者",而是因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而丧失国籍者。与抗战期间及战后回复(恢复)国籍不同,抗战前台民回复国籍具有主动性、阶段性、地域性、文教医界占多数、青壮年为主等特点。其回复国籍的原因既有民族国家的认同归属,也有自身利益的现实考量。抗战前基于国籍法的国籍"回复"与台湾光复后基于恢复行使主权的国籍"恢复"性质上显有不同。

    2021年06期 No.178 5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冷战格局下的涉台问题研究

  • 美援“侨生教育计划”下台湾当局对印尼侨生的争取及其影响(1954-1965)

    沈燕清;刘悦;

    1949年后,大量东南亚侨生返回中国大陆求学。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坚持"无侨教即无侨务"的政策,极力鼓动侨生赴台升学。美国基于"反共"目的,也试图阻止海外侨生前往中国大陆升学。在美台共同利益的驱使下,1954-1965年间美援"侨生教育计划"出台并实施。印尼因其地缘战略位置和地区影响力而在该计划中占据重要位置。由于该计划本身浓厚的政治色彩、印尼政府对华侨教育及侨生赴台的诸多限制、台湾当局政权合法性问题及中共对印尼侨生的争取与安置等因素的影响,台湾当局争取的印尼侨生数量有限,但其政治意义不容忽视。

    2021年06期 No.178 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两岸文学关系研究

  • 道光“台湾之狱”诗歌书写及其诗史意义

    温世亮;

    发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的"台湾之狱",不仅是一起轰动朝野的政治事件,也成为晚清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可以将它纳入文学事件的范畴。"台湾之狱"的诗歌书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关联,或塑造忠贞于家国的英雄形象,或批判朝廷消极的政治态度,或褒扬儒家道义精神,以事入诗、据事置评的特点突出,明道与经世成为其精神旨归。"台湾之狱"既提振了事件焦点人物姚莹的诗坛地位,又具有时代诗学思潮的标识意义,是支撑、引领和推动道光及之后诗坛经世风潮蔓延、播扬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1年06期 No.178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骆以军近作《匡超人》故事新编研究

    张羽;刘畅;

    台湾作家骆以军长篇小说《匡超人》借鉴《西游记》《儒林外史》等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叙事要素,以故事新编的方式,重新塑造了匡超人与美猴王形象,广角式呈现当前台湾社会现实。在匡超人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借疾病隐喻、傀儡式话语,以及缀断式叙事,既承袭了吴敬梓对儒林的尖锐批判,又延续了中国现代文学之"立人"的经典命题,描摹出当代台北新儒林知识分子的复杂形象;在美猴王形象的塑造上,作者以美猴王在台湾的遭遇,暗喻了当代台湾社会的双面"西游",即西化(西方)与西岸(大陆)。该作以互文性文本资源的杂糅,移形换位等叙事方法,利用人称的多义指代、碎片化的"梦笔记"空间结构、反体裁写作建构起迷宫式文本,完成了当代台北新儒林的叙事创新。

    2021年06期 No.178 9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主编寄语

    王华;

    <正>不平凡的2021年即将收官。在这个伟大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公报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祖国统一事业势必迎难而上,破除险阻,构筑通途。对此,台湾研究学界正逢其时,台湾研究学者肩负使命,台湾研究学刊责无旁贷。

    2021年06期 No.178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本刊2021年分类总目录

    <正>~~

    2021年06期 No.178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主管,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历史、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2014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确认由厦门大学牵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台湾研究集刊》为中心学术刊物。

    2021年06期 No.178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