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台研究理论前沿

  •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笔谈

    周志怀;李鹏;王海良;陈先才;

    2022年8月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重申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事实和现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祖国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白皮书的发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处理两岸关系、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重要宣示,对于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将发挥关键的引领作用。对此,本刊第一时间邀请本领域权威专家对白皮书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解读阐释,以期更深刻领会白皮书精神,凝聚共识,铸强合力,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时代国家统一学术话语体系。

    2022年04期 No.182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专题:中美战略博弈中的两岸经济关系前景

  • 专题:中美战略博弈中的两岸经济关系前景

    盛九元;

    <正>主持人语:自2018年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以来,全球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在政策层面,从“全面脱钩”到“部分脱钩”,从“短链”“散链”到“安全链”,各种充斥政治意涵的概念频繁出现,让人目不暇接。但认真审视由美国主导的对华“脱钩”进程就会发现,在这波以水平分工、产业内贸易、产业链价值链整合为特征的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所依托的基础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尽管现阶段,各国对政治、

    2022年04期 No.18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当前困境与未来走向——兼论“有限脱钩”的缘起及影响

    盛九元;罗海蓉;

    自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以来,在“有限脱钩”领域已经形成从理论指导到政策实践乃至实际运行的完整体系,既对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也使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进程遭受严重冲击,导致两岸经济“有限脱钩”态势显现。考虑到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具有内在韧性,其他经济体尚不具备替代中国大陆提供完善产业配套的基础条件,即便台湾当局配合美方选边政策,试图弱化两岸经贸联系,依旧难以对抗市场需求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大陆仍有持续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2022年04期 No.182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中美经济“脱钩”的政策解析以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胡晓鹏;苏宁;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看,国家之间的经济“脱钩”可分为经济同质型、突发中断型、发展抗争型和政治打压型四种形态。美国对华“脱钩”广泛体现于经贸、科技、国际政治、网络、社会等各个领域,具有明显的政治打压型特征,是经济“脱钩”政治化的典型表现。美国对华“脱钩”策略对中国经济和产业链地位、中美经济关系乃至全球治理体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对海峡两岸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冲击,但两岸在产业链以及区域经济长期互动中形成的紧密联系,则对两岸经贸“脱钩”起到了抑制作用。

    2022年04期 No.182 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分析

    李保明;周小柯;

    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是两岸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两岸产业融合”和“三角贸易”两部分。基于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增加值分解数据的估算结果表明,“两岸产业融合”比例在不断增长,“三角贸易”占比则不断下降。由于对欧美的市场依赖和技术依赖,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具有一定脆弱性,易受中美战略竞争的影响。未来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总体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但在结构上呈现出“两岸产业融合”程度提升、部分“三角贸易”向东南亚国家参与其中的“四角贸易”模式转化的趋势。

    2022年04期 No.182 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脱钩”还是融合?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逻辑与演进趋向

    王华;林子荣;

    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以台商投资为先导力量,以两岸贸易为派生活动,由大陆特定时空的要素禀赋和制度环境所支持,受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及其权力结构制约,以两岸经济体对于全球价值链的协同参与和深度嵌入为主要内容。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进而中美经济“脱钩”政策冲击下,两岸经济关系存在从“融合”移向“脱钩”的一定风险。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演进趋向,将取决于美国的战略竞争和打压态势、台湾岛内的再工业化潜能、其他竞争性区域的产业接纳能力、中国大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成效以及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2022年04期 No.182 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专题: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

  • 《明郑台湾军备图》研究

    杨彦杰;

    明郑台湾时期留下的史料不多,《明郑台湾军备图》是难得的一种。该图作于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由明郑投诚将领朱英所绘。目前台北有两个机构收藏此图,应为当年浙江总督赵廷臣、提督哈拉库分别呈送北京的遗存。该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运用传统示意手法,比较全面地描绘了郑经刚从大陆撤入台湾时当地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情况。因作者个人局限,《明郑台湾军备图》也存在遗漏或误记,在政治信息方面尤其明显。由于聚焦了郑经刚入台湾的历史节点,因此,这张图对于研究荷据末期以至明郑台湾历史,尤其是对于厘清明郑台湾早期史实、深化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

    2022年04期 No.182 6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两岸融合发展研究

  • 叙事转变与文化“接合”:网络公共空间互动与两岸青年文化认同建构研究

    林颖;许天敏;

    网络公共空间打破了受制于现实时空隔阂的传统交往模式,对于重塑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使用话语分析法对bilibili平台(简称B站)上两岸相关内容的叙事方式、互动形式与文化“接合”状态等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机制体现在:第一,网络视频的日常叙事将平时隐而不见的个体生活和微观情感具象化、影像化,引发了两岸青年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第二,视频内容与弹幕互动的复调叙事形成了两岸青年对同一问题的跨地域、跨时空讨论,有利于消弭文化差异与认知偏差;第三,主流题材视频以网络化的符号形式、表达特征形成话语“接合”,实现历史文化与集体记忆的传递,有效形塑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

    2022年04期 No.182 9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共生视角下两岸对外汉语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

    蔡武;陈武元;朱宇;

    大陆的国际中文教育和台湾地区的“华语文教育”同为中华语言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共生理论为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分析构建两岸对外汉语教育共同体的共生条件,考察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三个系统要素,探寻阻碍两岸对外汉语教育共同体构建的反向环境的成因和影响,提出建议:建立数据库、加强院系合作、成立专业学会以稳固两岸对外汉语教育共生单元,搭建长效交流机制、加强教师培养领域合作、建立产业联盟以完善两岸对外汉语教育共生界面,强化对外汉语教育标准化建设、提升科技含量、加强与欧美高校合作交流、支持海外华人华侨开展中文推广活动来优化两岸对外汉语教育共生环境。在此基础上,两岸共同推进对外汉语教育共同体构建,超越分歧、聚同化异,通过寻求共同价值、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2022年04期 No.182 10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台湾思想文化史研究

  • 光复初期侨报中的台湾社会——以1946年《侨声报》的台湾观察为中心

    黄俊凌;陈佩云;

    1945年台湾光复后,大陆报章有大量对台湾的报道,呈现了光复后台湾的社情民意。《侨声报》是上海的一家华侨民营报纸,由东南沿海的华侨集资创办。该报刊载的关于台湾的观察、评论文章,揭露了光复初期台湾的社会现实问题,抨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行政管理的失败,呼吁改革弊端,并就台湾的经济复原、行政长官公署的行政管理及效果等问题,与官方报纸《台湾新生报》展开论争。《侨声报》对于光复初期台湾社会的评论,体现了祖国人民对台湾和台湾同胞的关切。

    2022年04期 No.182 12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