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非;
<正> 间接贸易是指通过中间商居间媒介而间接完成的贸易。按中间商所在地可分为二种情形:一种是中间商在输出地或输入地的间接贸易,订约、货运、付款等程序均在二地之间进行,另一种是中间商在第三地或其他地区的间接贸易。海峡两岸的间接贸易一般由在第三地的中间商居间媒介完成.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间接贸易,它具有二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中间商的身份比较特别。初期主要是港澳商人或外国公司,1987年7月以后因大陆政府规定不得通过外国公司居问进行对台贸易而使打算与大陆贸易的台商不得不在港澳设立商业行号,中间商的身份实际上已由外国公司变为台湾商业机构在港澳的分公司;二是货物的运输方式
1991年01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何其帼;
<正> 近年来,台湾岛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贸易也随之出现了若干新的特征。本文拟对这些特征作粗略的分析,以把握当前台湾外贸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据此对今后前景作浅要预测。一、外贸在经济中的地位已渐下降从60年代起,外贸一直是台湾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力量。恨据当时岛内外的现实条件,台湾当局采取以外贸促经济的发展战略,许多重要的经济政策如进口替代政策,出口扩张策无不和对外贸易紧密相联。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贸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及“生命线”。然而,这种以贸易为先导的经济发展模
1991年01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 郁林;
<正> 台湾公营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活动,迄今已有整整20年的历史。其投资范围大致可分为资源开发,承建建筑工程及创办制造企业几大类,投资额累计不下数十亿美元。近年,台湾公营企业纷纷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中国石油”、“中国钢铁”等公司已经实施或计划中的海外投资项目均十分庞大;一些公营银行则争相筹设海外分支机构,开展跨国金融业务。
1991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刘进庆;雷慧英;
<正> 五、中小企业与国际分工 (一) 出口竞争条件为什么台湾的中小企业会面向出口的呢?出口的竞争较之岛内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但如上所反复指出的那样,台湾对中小企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保护,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出口是一个范围最为广阔的竞争市场。尽管如此,如上所述,中小企业要成为出口的主角,一定要有相当强的竞争能力。竞争条件是什么呢?一般说来,必须具备国际市场上相对优势的地位,而且国内中小企业也要对大型企业具行相对优势的地位。根据这一观点,笔者在下文想从价格、销售、产品质量三个侧面米检讨竞争条件的优位问题。
1991年01期 25-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 彭莉;
<正> 一般认为,台湾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为四个阶段,即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的进口替代时期;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的出口扩张时期;70年代中至1983年的第二次进口替代时期和1984年至今的“自由化、国际化”时期。与不同阶段台湾当局实施不同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相适应,40年来台湾的贸易立法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就各时期贸易立法作一粗浅分析。
1991年01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林劲;
<正> 1986年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台湾政局发生了剧烈变化。随着政治革新的推展、海峡两岸互动关系、国际形势的演变,以及蒋经国逝世,台湾当局高层权力结构重组。十三全之后,国民党的大陆政策与其内外政策相适应,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并持续不断地作出一系列调整,目前仍在进行之中。本文试就国民党现阶段大陆政策的转变、调整及其特征作一探讨。
1991年01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陈国欣;
<正> 在当今的台湾政坛,“省籍问题”象幽灵一样无时不在影响政局的发展,在一系列重大的政治问题中都可以看到它的阴影。所谓的“省籍问题”,指的是“本省人”(狭义上的台湾人,台湾社会称之为“蕃薯”)和“外省人”(指1945年台湾光复后到台湾的大陆移民,台湾社会称之为“芋仔”)之间,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不同族类所引发的问题。40多年来,台湾的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经过不断接触、通婚,在社会生活层面,省籍问题已经渐渐地消失。然而,在政治生活层面,省籍问题却畸型地保留下来,近来还被不断地炒热,并日益复杂化。本文拟
1991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范忠信;
<正> 自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人民间的民刑事件大幅度增加,亟需制定两岸关系特别法,使两岸民间交往纳入法律轨道。两岸法律界人士很早就提出了这一问题。在1988年11月中旬于香港举行的“海峡两岸法律理论与实务座谈会”上,两岸律师再次共同重申了这一呼吁。此后,两岸民间团体、人士乃至官方机构都纷纷行动起来,推出了各自起草的“两岸关系法”草案,先后有5家7个版本的“两岸关系法”草案出台,分别评述如下:
1991年01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若林正丈;陈动;
<正> 首先,把我这份报告和昨天的讨论在专题上作一个联结。渡边利夫教授在关于南朝鲜的报告中明快地提出关于经济发展与民主化的关系的“高丽脚本”。该脚本的后半部分所说的“权威主义体制转化的模式”,即权威主义政治体制之下,开发战略如果成功,其结果就是为攻治民主化做准备。我认为,台湾也可以套用这种模式。权威主义体制转化的模式,作为民主化政治进程的模式来看,也可以称为中产阶级模式。因为,由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中产阶级在民主化的政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经常作为原动力。我的报告还很不充分,试图用台湾的事例来检讨这种“中产阶级模式”。
1991年01期 60-6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陈在正;
<正> 陈政,陈元光父子自唐初奉命入闽后,为开辟漳州树立了殊勋。一千多年来,其子孙筚路蓝缕继续开发漳、泉,后裔繁衍播迁各地,溯自明末以后,有的陆续移居澎湖、台湾,与闽粤移民一道,为开发宝岛台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系根据目前见到的闽台陈氏族谱资料,探讨台湾陈姓三大主要源流之一的颍川陈氏开漳圣王派移垦台湾的有关问题。作者先后查阅了《颍川陈氏开漳族谱》(厦门图书馆藏本)、《颖川陈氏开漳族谱》(云霄山美藏本)、《颍川陈氏族谱集成》(有文编,光绪29年)、《和邑东槐陈氏宗谱》、《平和芦溪陈氏家谱》、《漳浦梅林陈氏族谱》,《平和大溪陈氏世系》、《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所录《武荣诗山霞宅陈氏族谱》等谱牒资料,并到平和县等地进行了调查
1991年01期 64-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周翔鹤;
<正> 拓垦形态是台湾开发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清代台湾的拓垦形态一直被笼统地说成是“垦首制”。但稍许深入的探讨立即表明,台湾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形式,并非“垦首制”一词可以概括的。笔者以前曾经说过,垦首制的拓垦,形态,见之于道光年间埔里社盆地的开发和光绪年间“开山抚番”时,中路山地的开发之中。而一贯被认为实行垦首制的早期开发,尤其乾隆中期以前,中、北部平地开发高潮中的拓垦形态,大部份表现为业户出资兴修水利(尤其是大型水利)佃户出资开垦
1991年01期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 刘登翰;
<正> 一个过早面临的问题大陆开展台湾文学的研究迄今十年有余。近两三年来似乎出现这样一种趋向:最初迈入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都忙于将自己近十年来的研究心得,以一种概观性的史著形式进行总结和整理,以求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肯定下来。于是,一时间听说就有好几部台湾文学史(或类文学史)都同时进入紧张的编撰之中。笔者未能免俗,也参予了一部台湾文学史的写作。从年龄层次看,最初涉入这一领域的学者大都已进入中年或壮年。他们做为一个研究者成长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都带有伴随共和国成长起来的中年一代知识分子的长处与不足。这一特点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在他们最初的研究中,表现出长于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入手去剖析文学的诸种形相,而在对文学自身审美特征和规律的阐释与探寻上,则稍有欠缺。
1991年01期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徐学;
<正> 80年代的台湾开始走向一个更为开阔、多元的社会。李登辉的顺利接班,台湾本土化政策的积极推行,戒严、党禁、报禁的解除,开放大陆探亲,台湾的中产阶级和民众有了更加阔大的视野和更为开放的心灵。作家们也不例外。他们摆脱了60年代的浪子情怀,过客心理,70年代初期一系列岛内震荡带来的惶恐不安的阴影也逐渐消褪,呈现出较为宽容开放的心态,面对空前繁荣的文化市场和多样的读者群,创造着质量俱佳的作品。文学批评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991年01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林青;
<正> 目前,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形成国际规模的“红学”格局。台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高阳于对曹雪芹、《红楼梦》也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作出了相当的成绩。香港诗人秦岭雪曾经颇有心得地说,当代中国文坛学习《红楼梦》学得最好的是两个人,一位是白先勇,另一位就是高阳。高阳研究“红学”,不是从文艺理论家或社会学家的身份着手,而是出自一个小说家和史学家的视角。本文试以史学和文学两方面以及彼此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评述有关高阳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研究与创作上的借鉴。
1991年01期 93-9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 孔德明;
<正> 一、“保钓运动”的起因钓鱼台群岛位于邻近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大陆礁层的尖端近处,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但是,当60年代后期联合国亚经会将中国黄海、东海大陆架礁层蕴藏大量石油的消息通知有关各方以后,日本、南朝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分别偷偷地和美国各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日本同时向羌国提出“索还”琉球群岛的要求,要凭借当时美国托管琉球的行政区域向台湾当局索取钓鱼台群岛,并公然唆使琉球警察驱逐钓鱼台群岛上的中国渔民,设立日本界碑,强行占据了钓鱼台群岛。美国政府竞无视钓鱼台群岛历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同意了日
1991年01期 98-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赵文骝;
<正> 台湾的石化工业是在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成长时期发展起来的。石化业中,自原油冶拣,到石化基本原料、中间原料生产,直至下游产品加工,各类企业齐全,互相牵引配合,最终产品又与国际销售渠道紧密衔接。为此,台湾政界和企业界一直称石化业是台湾地区发展最为完整的产业部门。王永庆也曾多次讲过,要把台塑石化业上、中、下游产业整合发展的经验推广到美国。
1991年01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何天华;
<正> 一台湾的师范教育,基本上沿袭大陆时期的制度。中小学师资培育采取双轨制。光复初期,台湾省中小学校出现严重的“师荒”,至少出缺万人。当时,通过征选、甄选、考选、检定等方式,先后从厦门、上海、北京等地录用数千人。由于缺额太多,只好降低标准,临时公布各县市国民教育师资短期训练班实施办法,全省先后又招训5千名代用教师,以解燃眉之急。与此同时,执行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的政策。在小学师资的培育方面,除停办日据时期专为宣传皇民化的彰化青年师范外,到1946年1月,台北、台中、台南3所师范恢
1991年01期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正> ~~
1991年01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