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以来台湾社会运动的政治化倾向研究

    张文生;

    2008年以来台湾社会运动不断高涨,从"野草莓"到"反课纲",表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政治化倾向,即打上了深刻的意识形态烙印,介入岛内政治斗争、影响台湾选举和牵制两岸关系,呈现出"台独化"、年青化、网络化的主要特征。未来社运与选举成为台湾社会运动发展的两个场域,"台独化"、政团化、选举化、网络化的政治化趋势更加明显。

    2015年06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试析部分台湾民众的“恐中”情绪——一种群际情绪理论的视角

    沈惠平;邓小冬;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台湾民众却存在着所谓的"恐中"情绪,他们恐惧祖国大陆"武力犯台",恐惧过度依赖大陆将威胁台湾的"政治安全",恐惧大陆的日益崛起。"恐中"情绪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评价,导致两岸关系难以进一步深化。深究起来,部分台湾民众"恐中"情绪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同时也与台湾人群体认同的形塑、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及自身实力的认知评价有关。为了消除部分台湾民众的"恐中"情绪,可从促进两岸群体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消除部分台湾民众的安全疑虑、超越两岸群体认同的区隔以及重塑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等路径入手。

    2015年06期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2008年以来两岸高校青年学生交流的发展与前瞻——兼对厦门大学两岸青年学生交流的探讨

    张宝蓉;韩晓燕;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日益巩固与深化,青年学生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逐渐成为两岸交流的生力军。当前两岸青年学生的交流合作品牌逐步成型、交流渠道持续拓宽、内容更加深入,两岸高校在学历互认、相互招生、短期互换、学术交流、竞赛活动、青年联谊、就业创业与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厦门大学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充分发挥对台交流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大力开展两岸青年学生交流工作,逐渐成为两岸青年学生交流合作的前沿重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积极看待青年学生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作用,深度探索加强两岸青年学生交流与接触的方式和路径。

    2015年06期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交锋:台湾岛内对“九二共识”的争议及其影响述论

    刘相平;

    "九二共识"的内容和实质在1992年海协、海基会商谈中就得以确立,事实不容否认。然而,十多年来,围绕"九二共识",台湾"泛蓝"阵营与"泛绿"阵营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泛蓝"阵营接受并坚持"九二共识",而"泛绿"阵营歪曲和否定。在中国大陆和岛内"泛蓝"阵营的坚决维护下,在台湾民众的支持下,"九二共识"取得了胜利。"九二共识"已经成为两岸关系中不可动摇的柱石,同时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广阔的空间。国民党方面应该回归"九二共识"的本意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而如果民进党要想在台湾重新执政,就必须正确面对"九二共识"。

    2015年06期 2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意义及策略探讨

    石正方;

    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与两岸本体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两岸经贸合作面临动力转换与模式创新的挑战,亟待寻求进而确立具有联动效应的新的战略支点和发展引擎。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既是提高两岸贸易效率、扩大两岸贸易的有效手段,也是满足和提升两岸民众消费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和资源组织的集约化、带动两岸经济互动升级、促进两岸经济增长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因而可以作为推动两岸经贸转型发展的具有基础性、持久性、普惠性效应的新切入点。鉴于目前发展环境的制约,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可依托福建自贸区"先行先试",循"自上而下"、"由下而上"两条路径,从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营商环境优化三方面着力推进。

    2015年06期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试论1633年前后荷兰殖民者对明朝海商策略的变化

    陈思;

    1633年前,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对明朝海商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对武装海商的利用上,将其视为以武力胁迫明朝当局开放贸易的工具。1633年料罗湾海战失败后,荷方开始改变策略,转而加强与普通海商之间的合作,让后者在明荷交涉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成功地说服明朝地方当局开放台湾大员的自由贸易,两岸贸易此后迅速发展起来,荷方也得以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但荷兰殖民者对明朝海商策略在根本上存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难以长期维持,最终必将走向对抗。

    2015年06期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试论台湾光复与台湾民意

    陈小冲;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及当时国内、国际多种因素合力促成的,台湾民众50年坚持不懈、牺牲奋斗反抗殖民统治,是台湾光复的重要政治基础,而祖国意识为其间的主旋律,回归祖国更是全台湾民心之所向。日人的记录揭示了台湾民众在历史变局下的选择,而透过台湾人的日记资料,人们更看到了台湾民众欢欣鼓舞迎接光复的喜悦心情。所有事实表明,光复、回归乃全台湾民心之所向,符合台湾民意。

    2015年06期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光复初期台湾与东北地区的文艺重建研究——以《台湾文化》与《东北文艺》为中心

    张羽;

    1945年,中国东北和台湾地区被划为"光复区"。抗战"惨胜"后两地包孕性地囊括了近百年来关系最复杂,内战危机最深刻的种种问题。在文艺战线上,也折射出复杂的光谱。两地知识分子分别团结多省籍文人展开新文坛建设,相互关注和对话,着力进行重归祖国后的身份认同建设。在《东北文艺》《台湾文化》等文艺期刊中,光复初期的知识分子通过文学书写,呈现出光复后去殖民文化建构的种种尝试,也客观再现了大量的光复书写及差异表述,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影响。

    2015年06期 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 从台湾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的关系看大陆法官员额制改革

    薛永慧;

    合理界定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尤其是法官助理的关系,是大陆法官员额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于大陆法官员额制改革中法官与法官助理的权责可能出现混同以及法官从法官助理中"择优选任"的制度设计,台湾法官和法官助理有着较合理的配比,法官和法官助理承担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分处迥异的选任和晋升管道。相对于大陆的制度设计,台湾模式更有利于避免法官与法官助理工作的混同从而保证审判的亲历性,台湾模式也更有利于职业法官的养成。

    2015年06期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 两岸社会整合的理论意涵与两岸桥接平台的架构——兼论“闽台社会共同体”建设之可能

    肖日葵;

    两岸社会整合是发挥两岸民间社会力量,应用社会方法,推动两岸社会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生活经验、集体记忆的再造,以及"两岸一家亲"归属感的深化。两岸社会整合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包含近、中、远期目标。两岸社会整合内容以两岸社会利益、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价值,以及社会结构体系为主。具有互为主体与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参与、理性的同一等特征。闽台社会共同体是两岸社会整合的重要桥接平台。建立和完善桥接平台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和反馈机制,有助于发挥两岸社会整合的内在与外溢功能。

    2015年06期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 《台湾研究集刊》2015年分类总目录

    <正>~~

    2015年06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目前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

    2015年06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