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台研究理论前沿

  • 以非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后的制度性安排与治理方案——历史视角下的战略思考

    朱磊;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但也不排除台海两岸通过非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可能。未来两岸统一后的制度性安排与治理方案,应该根据不同的统一方式,制定宽松程度不同的方案内容,但目标是相同的,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台湾社会善治、两岸稳定繁荣。因此,总结历史上大陆经营台湾的治理政策经验,探索以非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后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并阐述方案的内在逻辑与设计理由十分必要。

    2023年06期 No.19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 “因政”与“因俗”:“一国两制”的类型学分析

    张遂新;巫永平;

    广义上理解,中国历史上有过丰富多样的“一国两制”实践形式,港澳模式并非“一国两制”的全部。中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可以按照国家统一所面临的核心差异分为“因政”和“因俗”两大类。其中“因政”类解决的是政权差异问题,可细分为别治、并治、参治三种形态;“因俗”类解决的是社会差异问题,可细分为自治、分治两种形态。分类梳理中国历史上“一国两制”的实践形式,可以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提供可资参考的案例。需要注意的是,前现代王朝国家和现代国家的统一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应辩证看待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

    2023年06期 No.190 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台湾政党政治研究

  • 台湾地区民众国家认同的基本属性与演变轨迹——基于对相关民意调查资料的分析

    林冈;吴维旭;

    国家认同是构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台湾民众中国认同的弱化。从文化和政治属性两个面向来对既有的民调数据进行梳理与诠释,发现两岸长期分隔的历史导致多数台湾民众虽然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但又以所谓的“台湾人”自居。两岸制度差异影响了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台湾社会有关国家认同的民意充满内部分歧和变数。鉴于中华文化对岛内的持续影响力,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的依赖性以及岛内多数民众偏好维持现状,大陆方面在台湾地区重构国家认同上存在积极作为的空间。

    2023年06期 No.190 2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关系

  • 海峡两岸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排放与转移研究

    曹小衡;陈子充;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研究两岸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排放与转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2000—2019年碳排放数据,测算两岸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近年来两岸制造业生产技术均有所提升,碳减排效果显著,两岸在国际贸易中承担了其他经济体的碳排放转移。大陆制造业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大、增速快,存在碳排放效率偏低的问题;台湾制造业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小,碳排放效率较高。当前两岸制造业双边贸易中,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隐含碳规模更大。出口规模、生产技术与出口结构对两岸双边贸易隐含碳规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促进两岸制造业双边贸易有利于降低两岸碳排放总量。为推动两岸贸易低碳化转型,应着力构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健全碳排放治理体系。

    2023年06期 No.190 4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当前形势下的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政策影响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模拟

    刘姗姗;

    在分析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面对台湾地区标准化政策倾向,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政策对两岸及全球经济、社会福利、进出口贸易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持续贯彻落实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政策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冲击。如果两岸共同推动标准共通,不仅能提升两岸经济和福利水平,而且可以抵消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顺应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大趋势并符合两岸共同利益。

    2023年06期 No.190 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中外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 冷战初期海峡两岸对菲律宾觊觎南沙之应对及美国之立场

    束荣华;

    菲律宾早在美属时期就对南沙群岛有领土企图。其在图谋南沙群岛过程中善于伪装、策略多样,民间先期行动、舆论全程鼓动、官方伺机而动。国民党当局察觉菲律宾的意图后,采取了多重措施予以维权,中国政府也及时发声予以策应,最终国民党军队重返南沙极大地震慑了菲律宾的不轨之心。菲律宾疆域并不包括南沙群岛,美国碍于“反共”立场、同盟关系和宗主渊源,明面上维持中立,但在实际事务中默认了国民党当局的立场。

    2023年06期 No.190 8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 冷战时期台湾当局对中马关系发展趋势的评估与应对(1960—1971)

    林德顺;郭帅帅;

    冷战时期台湾当局时刻关注中马关系的发展趋势,对中马关系的评估发生了转变。1960—1966年台湾当局基于对中马关系难以改善的乐观判断,采用派遣贸易代表团、支持“大马来西亚”计划、邀请马来西亚领导人赴台、协助马来西亚“反共”等手段意图促进台马“建交”。1967—1971年,中马关系正常化趋势出现后,台湾当局又以政治劝说、舆论宣传、推动购买马来西亚囤胶以及派遣高级别贸易代表团等方式试图阻挠中马关系正常发展。在国际局势变迁背景下,台当局阻挠动作未对中马关系正常化造成较大阻碍。

    2023年06期 No.190 9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台湾思想文化史研究

  • 台湾古典诗歌中的郑成功形象与民众认同之演变

    朱双一;刘佳艺;

    “郑成功”是台湾古典诗歌中延续不断的重要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对郑成功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前中期评价偏于负面,牡丹社事件时,发生了由负面到正面的大翻转,并在乙未时达到高潮。其原因,在于面对异族入侵,人们想从郑成功身上吸取反殖抗敌的民族精神。日据后内渡使连横等跳出狭小空间而有了横跨两岸的宽阔视野,他们吸收了民主革命思想,建立了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岛内情况则较为复杂,《台湾》等报刊的征诗表达民间未曾改变的郑成功尊崇,瀛社的课题则有呼应“皇民化”之嫌,但仍以彰扬郑成功遗民忠义精神和驱荷复土、辟垦台湾的历史功绩为主流。这一演变反映了因应不同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们思想感情、认同状况的变化,其本身亦为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06期 No.190 11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张羽;黄茜;

    闽台是郑成功文物史迹保存最多的地区,郑成功形象书写成为闽台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前半叶闽台地区的诗社以报纸为媒介,举办了三次以郑成功为诗题的大型征诗活动。这些诗文是解读郑成功形象建构的关键资料,具有凝聚文人共识的重要作用。郑成功形象从清初的反清“乱臣”“贼寇”形象,转变为“骑鲸英雄”“草地掘鸡”等神话形象,更发展出反殖抗荷的中华民族英雄、开拓进取的冒险者、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以及受日本殖民话语影响形成的超越西方的“东洋之子”等形象。

    2023年06期 No.190 12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