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光复初期的经济问题

    李祖基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被日本强占达50年之久的台湾重回中国怀抱.饱受日本殖民奴役的600万台湾同胞个个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当祖国的军队和接收官员抵台时,成千上万一的台湾百姓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前往迎接,其场面之感人,远非笔墨所能形容,表现出全体台湾人民对祖国政府的热切渴望、期盼与拥护.然而曾几何时,台湾人民的希望变为失望,光复时的欢欣鼓舞也变为不满和怨恨.1947年2月27日终于以台北市缉烟为导火线,引发了令人震惊的“二·二八”事件.事件很快波及到台湾的每一个角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而且其所造成的历史创伤久久未能愈合.为什么在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台湾民众的态度会发生如此大的剧变,台湾的局势会出现如此大的逆转呢?光复初期台湾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应该是主要的原因.

    1998年04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 丘逢甲与康有为

    黄志平,徐博东,丘晨波

    <正>丘逢甲(1864~1912)是近代台湾省籍乙未反割台抗日爱国志士、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康有为(1858~1927)则是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丘、康生于同一时代,两人都是进士出身,曾长期从事兴教育才、投身救亡图存的维新事业,并曾一度交往、酝酿合作,但后来却分道扬镳.丘、康两人的理想追求与晚年的不同归宿,典型地显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激烈动荡的社会变革时期的不同趋向,本文试就此作些探讨.

    1998年04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 从台南石姓某家的户籍誉本看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的若干情况

    汪毅夫

    <正>近年来,笔者在研究工作中收集有台湾民间之科举齿录、喜庆启事、哀告讣闻以及官方之通缉传单、户籍誊本等史料多种.本文拟就台南石姓某家的户籍誊本来谈论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的若干情况.

    1998年04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厦门博物馆藏板桥林家相关资料厘述

    陈娟英

    <正>板桥林家崛起于清代中叶,历经林平侯——林国华、国芳——林维让、维源三代人的戮力经营,成为全台湾最富有,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林维源率族人内迁厦门,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建设、服务地方.“政商两栖、义利合一”,这些林家特有的家风使板桥林家闻名于海峡两岸和南洋各地.近年来家族史的研究掀起热潮,作为历史上全台第一的家族,板桥林家自然倍受瞩目.

    1998年04期 24-2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贸易自由化压力下的台湾农业政策调整

    郭忠兴

    <正>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意味着可以充分享受缔约国应有的权利而无需承担相应的义务.相反,各产业必须遵守WTO的国际规范.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已于1993年12月15日达成,并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该协议涉及内容广泛,以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为宗旨,未来农业发展政策将置于WTO框架之下,农业部门必须减少对部分农产品的干预和保护,开放市场.这在短期内无疑将使台湾农业遭遇较大的冲击.如何按照WTO的基本框架,未雨绸缪,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和贸易政策,以趋利避害就成为台湾农业的当务之急.

    1998年04期 29-3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台湾“农地自由化”评述

    赵玉榕

    <正>90年代初,台湾当局为了提高农地利用率,缓解工商用地的压力,经过反复酝酿,实施了农地自由化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是放宽对农地流动的管制,主要内容包括“农地释出”和‘“开放农地自由买卖”。“农地释出”属于农地向非农业部门的流动,而“农地自由买卖”则属于土地在农业内部的流动。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台湾的农地管理已逐渐步入自由化的轨道,标志着从1949年实施至今的农地政策走入历史。这一改变对农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1998年04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海峡两岸科技财力资源状况比较分析

    官鸣,赖勤学

    <正>一海峡两岸科技财力资源的来源(一)科技财力资源的整体情况由于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反映科技投入规模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科技活动的核心部分,对R&D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科技政策的实施状况、本文就以两岸对R&D投入的分析来反映海峡两岸科技财力资源状况.

    1998年04期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两岸禁止内幕交易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彭莉

    <正>内幕交易又称内部人交易、知情交易,是指若干因工作、职业或身份关系而知悉有关有价证券发行企业未公开、可以影响证券价格之重要消息者,以不法方式利用该资讯,直接或间接买卖相关有价证券,从中获利或避免经济损失之行为.其特点为:第一,它是由内幕人员所为的交易行为;第二,它是内幕人员依据其不合理掌握的内幕信息而进行的证券交易;第三,它是内幕人员以获利为目的用不法方式利用内幕信息进行的证券交易.内幕交易是信息滥用的典型表现,它严重违背了证券交易中“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危害了证券市场的健康、顺利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本世纪以来,不论是大陆法系或是英美法系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禁止内幕交易作为其证券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1998年04期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 《简明台湾史》

    陈孔立

    <正>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陈孔立教授编写的《简明台湾史》一书,已由九洲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七章,共21万字.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台湾历史发展进程;以通俗、精炼的语言,系统地叙述了从早期台湾直至当代台湾的简明历史.本书是在

    1998年04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两岸政治分歧与未来两岸政治关系

    张黎宏

    <正>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政治僵局依然没有打破,原本存在于两岸有一定模糊空间的一些问题,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震荡中变得逐渐清晰并走向对立的两面,两岸的主要矛盾也由“正统”之争演变成统、独之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因台湾当局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岸在一些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原则分歧更为突出,两岸关系重趋于紧张,政治关系更是跌入谷底.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两岸主要政治分歧及其内在社会基础,并对未来两岸政治关系作一简要的展望.

    1998年04期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亚洲金融危机对台湾的政治影响

    周忠菲

    <正>去年7月泰铢大幅下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舆论十分关注这场金融风暴对亚洲的发展前景,对该地区政治、经济安全新秩序的形成将产生哪些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是否能如愿以偿,即通过对危机的处理,确立起西方国家对亚洲经济发展进程的控制,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模式,重新塑造遭受危机严重冲击的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台湾作为亚太地区的热点以及它与大陆及美日之间的特殊关系,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从台湾所处国际环境的变化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台

    1998年04期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台湾“采认”祖国大陆学历政策之出台与叫停

    龚放

    <正>1997年10月22日,台湾“教育部”宣布将“采认”祖国大陆北京大学等73所高等院校的学历,并“开放”岛内青年赴大陆“念大学和研究所”.这一历经郝柏村、连战、萧万长三任“内阁”研究、争议达五年之久的政策,终于在“教育部长”吴京的大力推动下得以出台.然而,这一深受岛内民众和广大教育界人士欢迎的政策,却引起李登辉等台湾当局头面人物的不满,遭到台独势力的反对与攻讦.1998年2月l白,距采认政策出台仅仅70天,它的主要“催生者“吴京即被“当掉”了“部长”之职.6月11日,台湾“教育部”公布“暂缓承认大陆73所大学学历”的决定,在岛内引起新的争论和抗议.台湾采认祖国大陆高校学历和学位的背景是什么?动力与阻力分别来自何方?这一政策措施的艰难出台和遽然“叫停”又说明了什么?本文试加以分析和评论.

    1998年04期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 黄春明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传统

    朱双一

    <正>宏观地审视本世纪中国社会结构和性质的演变,1949年是一划时代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此之后,除个别地区之外,中国广大土地上,一举铲除了旧有的社会制度,开始了迈向社会主义的途程.

    1998年04期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闽台文化交融史》

    林仁川,黄福才,一木

    <正>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林仁川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黄福才副教授合著的《闽台文化交融史》一书,最近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台湾综合研究”的子课题“闽台文化关系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近30万字.

    1998年04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台湾现代派诗的思想与艺术殊相

    罗振亚

    <正>当代世界各民族间艺术的交互撞击与汇通,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古典理想,渐渐风化为遥远的神话.随着中国开放大门的敞开,众多天悬地隔的国度顷刻间结成朝夕呼应的艺术近邻;横亘在大陆与台湾之间那条天然海峡、人为鸿沟,再也阻止不了互通有无的夙愿.从新武侠小说热、琼瑶热,到三毛热、席慕蓉热,台湾文学一次次的蜂涌登陆.对大陆文学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即使我们仅仅把目光移向裹挟而入的现代派诗一隅时,也会惊奇地发现:隔岸有歌声,隔岸有美妙的歌声,那歌声曾一度席卷小如弹丸的孤岛,包揽诗坛天下.

    1998年04期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1998年总目录

    1998年04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