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云;易亮;
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消极落后的社会心态对社会进步起阻碍作用。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台湾民众的社会心态出现了某些消极负面的因素,一些人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恐惧,这些已经影响和制约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台湾民众社会心态的研究。
2017年05期 No.15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朱磊;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需要经过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双方争统一,平衡对峙;第二阶段双方争统"独",不平衡对峙;第三阶段双方谈统一,对峙破缺,系统相变。当前两岸处于第二阶段,培育和提升国家统一演化动力是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重点。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提供和增强推动国家统一演化动力提出很好思路,而复杂性思维的视角则在综合上述各种理论优点的基础上,提出强化系统之间非线性作用具体政策建议,通过提高大陆间接力量的转化效率和外溢效果增强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恢复和巩固台湾岛内的国家统一自生能力。
2017年05期 No.153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童立群;
本文论述民进党再次执政后与欧盟、欧洲国家互动的新变化及其对两岸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台欧关系发展前景做出评估。本文认为,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才能增加台湾地区国际活动空间的这一规律没有改变,台湾地区国际空间需要通过两岸协商谈判来找到某种解决途径,台欧关系发展前景最终仍取决于两岸关系。
2017年05期 No.153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吴维旭;白玉;
本文运用台湾地区TEDS与ABS数据,在台湾所谓的民主体制、权威机关两个层面探讨台湾民众政治支持的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台湾民众对既有体制的坚定支持与台湾式民主的运作满意度并不是很高。民众对体制运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对现有体制的支持,民众对权威机关的负面评价会侵蚀对现有体制的支持。2012年后"民主批评"与"民主离异"群体比例上升,台湾民众对"民主赤字"扩大的行动反应也有显现。其中,"民主批评"群体虽会对行政当局的政策产出带来优化动力,但台湾朝野政治精英如何强化权威机关的治理表现是长期且关键的问题。
2017年05期 No.153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陈振明;张敏;
台湾地区科技体制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调整期。科技体制的建设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腾飞,使台湾快速成长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发展的经济体,大大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是,台湾推动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体制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与挑战,如何处理好产官学研之间、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将是未来台湾科技体制建设与发展无法回避的大问题,亦为大陆地区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某些借鉴与启示。
2017年05期 No.153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王鹏;王伟铭;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是提升各自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文献缺少对两岸技术创新效率的深入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测度2000—2013年中国大陆26个省市和台湾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海峡两岸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变动趋势,并对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对外依存度、制度因素、人均GDP增长率等指标与综合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普遍高于大陆各省市水平,但大陆各省市综合技术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多数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高于台湾,海峡两岸间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收敛趋势。大陆各省市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出区域差距明显的特点,东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高,中西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则较低。影响两岸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中,非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上升有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本是影响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最重要的因素,对外贸易有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但人均GDP增长速度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2017年05期 No.153 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郑学党;张裕仁;邱志诚;
台商是大陆对外开放中最早也是迄今主要的外来投资者,是大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大陆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中介与平台。本研究打破原有常规经验研究和分析的局限,基于问卷调查,对大陆236家台资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ECFA实施后台资企业经营策略调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倾向以独立投资方式对大陆进行投资的台资企业,认为大陆内需市场已经取代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驱动其投资大陆的首要因素,并且推动了台商投资及经营模式的转变,本土化经营也日渐明显。ECFA实施后,台资企业拓展大陆内需市场机会、提升在大陆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为显著,多数台资企业对ECFA持较为正面和积极的回应。为继续发挥台资企业对大陆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陆应该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政策来进一步推动台资企业经营模式转变,适度引导两岸企业多种形式相互参与来深化产业链各个环节合作,创新两岸企业合作模式来突破低端技术锁定瓶颈,同时也要谨慎看待台资企业对ECFA反响,积极推进ECFA后续协商谈判。
2017年05期 No.153 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0K] - 宁婷;韦素琼;
采用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1991—2012年统计月报中关于台商对大陆装备制造业投资(下文简称为装备制造业TDI)的相关数据,借助Geo DA等软件分析装备制造业TD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结论表明:(1)装备制造业TDI在时空格局上存在阶段性变化:时间上可划分为调整过渡时期(1991—1999年)和稳态发展时期(2000—2012年),空间上经历了"集聚—分散—再集聚—再分散"的过程;(2)全局Moran's I值波动中有收敛,说明现阶段装备制造业TDI投资基本空间相关性格局已形成,虽呈现向北、向西扩散的趋势,但东部沿海将继续作为台商投资的重要区域;(3)运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分析时空格局演化机制,得出装备制造业TDI区位选择的驱动机制表现在三方面:一是
2017年05期 No.153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陈思;
颜思齐、李旦均是17世纪福建著名的海商、海盗领袖,以台湾为根据地,从事海上贸易与掠夺活动,彼此关系紧密。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海地区后,颜思齐与之建立了广泛的往来交流,双方一度合作密切,但很快便趋于疏远,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李旦有关。在这段微妙关系的背后,体现的是当时福建地方当局、民间海上势力与西方殖民者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2017年05期 No.153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张羽;陈素丹;
日据五十余年间台湾出版的报刊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鼓浪屿的地景书写与历史叙事。写作者的身份界别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旅居厦门的台湾传统文人、僧人和报社记者;另一类是在台的日本剧作家、报社记者和出版编辑人。不同身份背景的知识分子对鼓浪屿寄寓了相近的自然关怀,也留下了迥异的历史记述,构筑出鼓浪屿地景书写的多义性。这些报刊文献中的鼓浪屿地景书写与历史叙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们生动还原了即便在日本殖民台湾时期,闽台两地文化也有着紧密互动;另一方面,作为近代列强的租界,鼓浪屿的历史堪称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亦呈现了日本对目的地文化界进行文化殖民"渗透"工作的精细程度。今天看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鼓浪屿,因为这些地景书写和历史叙事而增添了人文厚度。
2017年05期 No.153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吴舒洁;
2000年以来,在高雄市政府的拍片援助计划下,越来越多的电影取景于高雄,讲述了新的"高雄故事"。这些"高雄故事"往往通过高雄-台北的南北对抗结构,从乡土、草根、边缘的立场出发,表达经济衰落下高雄的无奈和反抗。《不能没有你》和《爱琳娜》作为其中的两部代表作品,开拓了高雄在电影中的空间表现以及所具有的文化政治内涵,在强调影像在地化的同时,也建构起了高雄之于台湾的隐喻性。高雄的抗争,被赋予了一种新的主体意识想象。然而,因缺乏对社会关系的剖析和介入,这些"高雄故事"对社会矛盾的再现只停留于抽象的二元对立结构,结果只能是为反抗而反抗,无法提供具有现实性的解决出路。
2017年05期 No.153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目前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2014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确认由厦门大学牵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台湾研究事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台湾研究集刊》为中心学术刊物,并实际指导本刊编务工作。
2017年05期 No.153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