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经济下台湾知识产权司法制度的变革——从“专庭”、“专股”到智慧财产法院

    彭莉;

    在台湾,知识产权诉讼程序冗长与法官专业性不足问题长期为外界所诟病。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勃兴,台湾司法部门积极谋求变革,在各级法院陆续设立"专庭"或"专股"的基础上,积极筹建专门性智慧财产法院,先后颁布了《智慧财产法院组织法》和《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力求通过实行"三合一"的案件审理模式、设置技术审查官等制度设计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中存在的时效性与专业性不足问题。然而,建置一个新的专门法院原非易事,设计中的台湾智慧财产法院综合了民事、刑事及行政诉讼程序,更是复杂,部分议题迄今仍然争议不断。

    2007年04期 No.9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的现状与展望

    王建源;

    通过对涉台民商事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参照或者直接适用国际私法规范解决涉台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是各地法院的普遍做法。当前,不同法院对涉台民商事案件属性识别存在分歧的原因是审判人员对涉台政策的认知不同,而适用国家法律解决涉台民商事案件所占比例过高的成因则在于当事人衡量两岸关系的特殊现状,理性地回避了选择适用台湾地区"法律"。对祖国大陆而言,为了摆脱当前涉台民商事法律适用面临的困境,应当从观念培育、理论构建、政策检讨和规范整合四个方面着手,解决国家统一前认可合法性未获承认的台湾当局民商事法律效力的正当性问题。

    2007年04期 No.98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海峡经济区区域治理管见

    石正方;刘严毅;

    作为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图景,海峡经济区日益显现。然而,由于两岸政治环境的特殊性,海峡经济区的区域治理存在特定意义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而具有民间属性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力量"回旋空间较大,应作为目前海峡经济区"多元化治理结构"的主体发挥更多作用。

    2007年04期 No.98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海峡两岸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鹏;

    以贸易引力模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实证检验并测算了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与台湾双边贸易的流量与潜力,结果表明: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的GDP、人均GDP和吸引台资额,各省市(自治区)与台湾之间的绝对距离,以及"两岸贸易热络区"等解释变量,是影响两岸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由于双边贸易的紧密程度(贸易依存度)不同,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与台湾的贸易潜力也不一样,对台出口和自台进口的发展空间也存在差别。因此,海峡两岸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消除双边投资和贸易的制约因素,实现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

    2007年04期 No.98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台湾渔业产能与两岸整合

    赵玉榕;

    近年来台湾渔业产能呈现下降趋势,开展两岸渔业交流是两岸渔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大陆渔业发展进入转型期为台商投资提供了机遇,市场需求的预期为拓展台湾渔业在大陆的市场空间创造了条件,两岸在渔业的生产、贸易、技术以及渔业关联产业合作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2007年04期 No.98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西部开发中台资缺位的成因分析——基于扩展的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理论

    刘澈元;刘祯;

    台资在大陆的区域布局虽与祖国大陆的区域发展战略指向保持了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台资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反应相对较为缓慢。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前,台商投资以加工出口型为主,空间与心理因素是台商东部投资的决定性因素;2000年以来,台商投资逐渐转向市场占领型和技术密集型,台资西部缺位的主要因素在于西部相比于东部的经济阶段差、产业集聚差、基础设施差、市场化制度差。随着西部综合区位优势的增强,台资在西部阶段性缺位后呈现的将是较长时期的大规模投资浪潮,主要投资领域将是先期投资东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及可与西部特定区域、资源对接的高技术产业。

    2007年04期 No.98 41-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2006-2007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与外资投资

    汪慕恒;

    <正>2006年,台湾的出口贸易额比2005年增长12.9%,有了顺畅的增长,并拉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2006年台湾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68%,对外贸易无论是出口或进口均有两位数的增长。贸易

    2007年04期 No.98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从“排蓝民调”看民进党政治生态的滑轨与嬗变——一种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观察视角

    李鹏;

    民进党在2007年的"总统"和"立委"初选中首次采用"排蓝民调"。从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角度看,"排蓝民调"的制度设计在客观上有降低交易成本的效果,实质是民进党内某些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以实现最大的胜选利益为借口,修改党内初选政治市场的制度规则,来谋求实现党内政治权力和利益资源的再分配。"排蓝民调"并没有摆脱民进党路线之争和权力之争的既有轨道,但却使民进党的政治生态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并影响到民进党未来的发展。

    2007年04期 No.98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台湾转型正义问题初探

    高志虎;

    最近在台湾政坛和学术界,"转型正义"是一个热门词汇。作为一个新兴并不断扩展的领域,转型正义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不同社会,政治转型的过程不同,对转型正义问题的处理也各有特点。本文从探讨转型正义的概念及实践入手,介绍了李登辉时期台湾当局对转型正义问题的处理情况,并分析了陈水扁当局如今热衷于转型正义议题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007年04期 No.98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再论——以总督府临时情报部《部报》资料为中心

    陈小冲;

    皇民化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相关史料的发掘出版,使得进一步分析该运动发展细节及其深层内涵成为可能。台湾总督府临时情报部《部报》是皇民化运动的主要官方宣传刊物,其中总督府总务长官森冈二郎的谈话、各州皇民化运动进展报告及珍贵的统计数字等等,都为深入探讨该运动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2007年04期 No.98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日据时期台湾青年赴大陆求学探略

    蒋宗伟;

    日据时期,一大批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之下,通过各种渠道赴大陆求学。这些台湾学子在求学期间组织各类社团积极从事反日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台湾学生留在大陆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对日作战;到抗战后期,部分毕业生还参与了收复台湾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在大陆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认识到台湾的命运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争取到大陆的解放才能使台湾彻底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

    2007年04期 No.98 79-8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中国海洋文化视野中的台湾海洋文学

    朱双一;

    当前"台独"派鼓吹台湾是一个与中国无关的"海洋国家",使得其"海洋文化"的提倡,带有"去中国化"的明显企图。然而当代台湾的"海洋文学"却说明:台湾的"海洋文化"仍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一种地方表现形态,无论是汪启疆海洋诗中的"以海为田"理念,吕则之塑造的融合海洋性格和陆地性格的人物形象,东年透过海洋对民族历史和精神特征的省思,或是夏曼·蓝波安和廖鸿基表达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的创作,都不离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具有丰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根柢,是以其海洋特色为中华文化、中国文学整体做出的一种丰富。

    2007年04期 No.98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从《诗畸》看清末台湾社会

    黄乃江;

    《诗畸》是台湾第一部诗钟总集,所录作品题材多样,内容庞杂,既有对文人心态及淫逸生活的记述,也有对科考定制及相关风习的载录;既有对官场规则及腐败风气的摹写,也有对历史风物及社会风情的体察等等。从单个作品来看,《诗畸》所描绘的也许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雕栏一画础";但从整部钟集看来,它所反映的却是清末台湾宏大而壮阔的历史图景,堪称"诗史"。

    2007年04期 No.98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台湾研究集团》2007年分类总目录

    <正>~~

    2007年04期 No.98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 征稿征订启事

    本刊编辑部;

    <正>《台湾研究集刊》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是祖国大陆最早创办的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刊物,集中刊载有关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

    2007年04期 No.98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