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文化与两岸共同价值

    陈孔立;

    流行文化无论在中国大陆或台湾都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在青年一代中拥有许多受众。从近年两岸文化交流来看,流行文化的交流比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主流文化以及文化领域各个项目的交流,有更大的成效。在流行文化中两岸更能找到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欣赏、互相接纳,通过交流可以实现"心灵的沟通"。因此必须重视两岸流行文化的交流,并把它与"两岸共同价值"对接起来,使它在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岸心灵契合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017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期望与认知的错位:台湾青年世代的“大陆印象”研究——基于对台湾四所高校10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刘澈元;刘方舟;张晋山;

    长期以来,台湾民众的大陆印象多被解读为负面的刻板印象,而一项针对岛内四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却显示,台湾青年世代对赴大陆就业创业具有较高期望,这种悖论关系正是本文的研究起点。通过对"大陆印象"的概念厘定和指标测量,可以说明当前台湾大学生的大陆印象是一个包含着经济、政治和社会三维结构的复杂图景,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和比例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群体的两岸关照和行动导向。基于其非理性成分的若干肇因和消极后果,文章重点从信息供给角度提出了看待和纠正台湾青年世代大陆印象的态度与主张。

    2017年02期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试析台湾青年的“天然独”心理

    邓小冬;沈惠平;

    "天然独"并不等同于"台独",而是一种认知上认为台湾(或"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情感上认同自己是"台湾人",怀有"恐中"、"反中"情绪,并在认知与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意志上坚持与维护台湾(或"中华民国")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反中"、"拒统"的复杂的社会心理。"天然独"也并非"天然",其形成与原生的"乡土意识"、台湾青年所处的特定外部环境、岛内倾"独"政治人物的建构,以及台湾青年自身因素有关。由于"天然独"心理带有浓厚的"恐中"、"反中"色彩,它影响到台湾青年对两岸经济合作的立场和看法,造成两岸民间情绪对抗,同时也使得两岸关系中的"台独"威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根除。

    2017年02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对大陆高职办学的警示

    陈橄榄;陈武元;

    数十年来,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受内外部环境变迁、产业升级及自身发展转型等因素影响,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的同时,亦面临着规模盲目扩张、生源减少且质量下降、升学导向凸显、实务型师资匮乏、专业设置雷同等诸多问题。中国大陆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和挑战。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的发展困境对中国大陆具有警示作用。大陆在借鉴台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建立职业教育纵向连贯的学制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产学合作,合理调整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以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2017年02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台湾地区要素产出弹性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研究

    李非;徐晓伟;

    本文运用结构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将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投入结构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对台湾1981—2014年要素产出弹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估算,进而测算出台湾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研究表明:台湾实际经济增长率主要取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潜在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的增长率逐渐下降,以及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不显著。当台湾自身难以解决技术创新、劳动力就业和人力资本不足等问题时,应当考虑进一步放宽对大陆技术、资本以及高级人才入台的限制,从而促进台湾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17年02期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金融发展视角下台湾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研究

    黄燕萍;刘榆;

    本文利用台湾1985—2014年的时序数据,借助Levine模型和扩展的Nelson-Phelps模型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台湾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效应具有滞后的特点,当期和上一期的金融发展都具有高度的显著性,但二者的作用方向相反——当期金融发展具有负效应,上一期金融发展具有正效应,正负作用抵消后的综合效应为正。这一发现对于中国大陆有两个重要的启示:一要缩短金融政策的市场时滞、提高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效率;二要推行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政策,减少因时滞而导致政策效果的弱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2017年02期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知识产权保护与台资企业溢出效应——基于Feder模型的省际动态面板分析

    盛黎;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增大,对适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建立台资、非台资两部门局部均衡模型,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台资部门溢出作用的影响机制,构建涵盖专利权和商标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标,通过2004—2013年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台资部门的直接作用,而抑制其溢出作用,但东西中部地区存在差异。

    2017年02期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台湾地区当选无效之诉实务述评

    张自合;

    当选无效之诉是台湾地区司法介入政治选举、政治争议司法解决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维护选举秩序,确保选举的公平公正具有积极作用。在"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第120、121条规定的条件下,选举委员会、检察官和候选人可以针对当选人提起当选无效之诉。不过法律条文中的一些概念不确定,当选无效的具体事由存在争议。从当选无效之诉的司法实务可以看出,由于法官裁判思维的法律形式主义倾向,追求公正、干净的选举结果的立法目的难以通过司法实践完全实现。

    2017年02期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台湾地区对质诘问权与传闻例外的关系考察

    李冉毅;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传闻法则例外的规定虽忽视对刑事被告对质诘问权的保障,但实务上以"司法院"将对质诘问权解释为"宪法之基本权利"为基础,先后发展出三种体现对质诘问权优位于传闻例外的解释路径。后续发展中,台湾地区法院刑庭总会将可信性保障作为传闻例外成立的重点考量因素,使得对质诘问权与传闻例外的关系再次陷入扑朔迷离之中。从长远来看,对质诘问权仍然可以依靠实务上独立发展出的容许例外以及严格证明程序的保障,确立其优先于传闻例外的地位。台湾地区对质诘问权与传闻例外关系的发展体现出实务部门在权利保障和真实发现之间的价值抉择,对于祖国大陆刑事被告对质诘问权的确立和保障具有启发意义。

    2017年02期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日据时期朝鲜与台湾的无政府主义者交流——以申采浩与林炳文的活动为中心

    邱士杰;

    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殖民地台湾和朝鲜分别产生了近代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台湾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始于1920年代,并先后经历了无政府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的合作与分裂两个阶段。此过程中,朝鲜无政府主义者申采浩是与台湾无政府主义者保持长期合作的代表性人物。申采浩与林炳文──台湾知名客籍女性作家林海音的叔叔──在1928年以"东方无政府主义者联盟"的名义在东北和台湾分头展开秘密行动。虽然两人在两地先后被捕,但他们为了脱离日本殖民统治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为此形成的中韩两国革命者的合作却值得后人的记忆与述说。

    2017年02期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文风嬗变、语言转换与文学史评价——论杨逵光复后的中文创作

    马泰祥;

    台湾作家杨逵在日据时代以日语进行创作,获得了巨大成功;台湾光复后作家开始尝试转入中文继续创作。从研究现状而言,杨逵早年的日语创作时期被视为更能代表作家成就的文学阶段,光复后杨逵的中文创作、语言转换的价值意义未能得到充分挖掘。通过分析作家光复后文风的嬗变情况,可以发现其由"金刚怒目"转向"菩萨低眉",是与作家自日语转向中文的语言转换轨迹吻合的。作家光复后中文"中介语"的创作状态,不仅影响了作家创作技巧,更重塑了作家的创作文化心理。杨逵光复后中文创作的文学史意义,应当被纳入语言转换经验视阈中加以重审。

    2017年02期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生命历程视角下台湾大陆配偶的融入困境与社会支持

    曾迪洋;

    婚姻迁移是台湾大陆配偶生命历程的重要转折,经由这一重要事件,大陆配偶完成了空间转移,其整体命运发生变迁。基于生命历程理论,本文认为大陆配偶的融入困境是诸多劣势累积的结果,她们在制度环境、个体能动性和社交网络三个层面都受到诸多限制。针对此,文章梳理了当前台湾当局向大陆配偶提供的社会支持,并基于社会支持体系的四个重要内容重点介绍了中华救助总会在服务大陆配偶方面的工作模式和有效经验。倡导平等的理念和提供有效的帮扶是改善大陆配偶融入困境的必由之路。

    2017年02期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目前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

    2017年02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