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海两岸“维持现状”析论

    周志怀;

    "维持现状"一直是涉台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什么是台海现状?谁来界定台海现状?中美台三方对于台海现状有着各自的清晰界定。李登辉、陈水扁与蔡英文执政期间,都曾声称与标榜要维持两岸现状,但都无一例外地打破现状,谋求"两国论"与"渐进式台独"。两岸关系发展进程表明,台海现状一直在持续变动中,影响维持台海现状的内外因素与环境已经发生巨变,各方均能接受的维持现状的共同基础也不断被蚕食。作为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阶段性诉求,目前"维持现状"显然已与新时代的两岸关系进程格格不入,也难以继续成为两岸之间的共同话语。

    2019年06期 No.16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物质性利益与情感性认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台湾民众“统独”立场的变迁

    姜韬;孙云;易亮;

    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是观察两岸关系与岛内政治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基于两期"中国效应调查"的数据,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主要从物质性利益与情感性认同两个维度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相关因素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后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认同因素对"统独"立场具有显著影响,台湾认同越强者越可能支持"独立",但5年来其影响力趋于弱化;利益因素对"统独"立场同样影响显著,从两岸关系发展中获益越多者越可能支持统一,但该影响在2016年已然消失;在2011与2016年两个时点,族群认同对"统独"立场的影响力均要强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力,现阶段大陆的经济"让利"还不足以压制台湾民众的"自尊"需求。这些发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提供了若干思路与方向。

    2019年06期 No.166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交流何以促进认同?台湾民众“登陆”的身份认同效应及机制检验

    霍伟东;陆嘉健;傅承哲;

    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台湾民众"登陆"效应需要精准的评估。本文结合群际接触理论,综述两岸交流效果的相关研究,发现两岸学者持有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两种观点,研究存在偏误和机制识别等问题。本文运用台湾地区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值匹配方法等厘清"登陆"的实际效应。研究发现,处理自选择偏误后,"登陆"对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身份认同的提升效应消失,"深度登陆"则效应虽有下降但仍然存在,两岸交流效果预期在"深度登陆"效应机制中充当部分中介角色。"登陆"效应存在"错位吸纳"情况,需要提升"登陆"质量与预期,同时转变思维实现"精准吸纳"。

    2019年06期 No.166 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台政策走向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一种挫折攻击理论的视角

    沈惠平;

    美国对华接触、"改变中国"企图的失败带来的失望与对自身霸权旁落的焦虑所导致的挫折情绪,致使美国对华战略转向强硬,对华采取攻击性策略,并投射到台湾问题上。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美国对台政策发生较大变化。美国通过全面深化美台实质关系,包括加强对台公共外交,不断侵蚀美国"一中政策"的基础,持续挑战或弱化中国政府的一个中国原则。但在中美关系没有出现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对台政策尚未出现结构性转变。尽管如此,美国政府对台政策变化已经给两岸关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制约了大陆对台政策措施成效,阻碍了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台海危机再次爆发。针对美国政府对台政策走向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中方除了理性处理中美关系、坚守"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由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的严正立场之外,必须实现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以增强硬实力及影响力,才能牢牢掌握台海局势的主导权。

    2019年06期 No.166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论外蒙公投案非“台独”势力可援引之先例

    韩克芳;

    外蒙公投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国民政府万般无奈下被迫同意举行的。该公投与通常的协议式公投相比,有自己的独特性。尽管该公投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所谓"允许",但其缺乏正当性,实质是分离公投。台湾学者依据外蒙古公投案所建构的"台独"论述根本站不住脚,效仿外蒙古公投案图谋分裂的主张,注定是要失败的。

    2019年06期 No.166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两岸产业的依存性、互补性与竞争性:贸易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唐永红;袁乐;

    本文从两岸贸易视角测度、揭示两岸产业的依存性、互补性与竞争性,进而提出优化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路径建议。研究发现,两岸产业发展关系密切,台湾产业对大陆市场的依赖远高于大陆产业对台湾市场的依赖,两岸产业发展的依存性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两岸产业互补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两岸比较优势产业存在较大差异,两岸产业仍具互补空间;两岸在主要目标市场的产品出口结构相似度高,市场占有率此消彼长,且差距有扩大趋势。为进一步改进两岸产业的依存性、互补性,避免恶性竞争,两岸宜进行产业市场开放、产业规划对接、产业政策协调。特别是宜在产业类别选择、产业区域布局、产业合作模式等方面加强引导,促进两岸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

    2019年06期 No.166 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 康熙《皇舆全览图》中的台湾测绘、流变问题考析

    郭满;

    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是在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的主导下完成的。成图时,除新疆、西藏以及贵州、广西的"生苗区"未能全部绘制外,台湾后山部分也在标注"大山番界"后作留白处理。其缘由一则为彼时台湾开发的历史概况及汉"番"相处状况所限,后山难以进入实行测绘;二则因为测绘人员本身对于疆域、边界的认知与传统中国边疆概念之间的偏差所致。值得探析的是,该图在欧洲(以法国为主)的传播过程中,全图中台湾后山原有的"空白"部分被填补完整,而在福建省舆图中依然保持测绘时的原貌。在没有进行重新测绘的前提下,作此种处理的依据一是承认、尊重测绘成果的精准度,并予以接受;二则与作者所处时代流传的中国地理知识关系密切。

    2019年06期 No.166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19世纪的两岸走私活动与地方社会——以台湾嘉义沿海为例

    刘拯华;江达智;

    两岸很早就存在贸易往来,至清代愈发兴盛,有效推动了闽台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在正常贸易外也存在走私活动。通过对19世纪嘉义沿海地区的探究,发现基于经济、地理和吏治等因素,当地盗匪、商人、百姓和政府人员群体偷运鸦片、食盐和米粮的行为非常严重,民间产业深受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地方官府出台多项政策试图打击走私。在认知走私负面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作为一种经济交流行为,其既与地方社会发生互动,也映射出晚清台湾与大陆经济融合的时代背景。

    2019年06期 No.166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台湾论述——以张毕来为例之研究

    陈小冲;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持台湾革命志士的抗日活动,台湾义勇队即为典型事例。中共党员张毕来奉命担任台湾义勇队秘书,协助李友邦筹组台湾义勇队,呼吁祖国当局正视台湾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揭示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民众的反抗精神和浓厚的祖国意识,号召两岸同胞为中华民族伟大抗战共同奋斗。针对台湾前途命运问题,张毕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抗战胜利后台湾必须回归祖国的主张。张毕来在困难的条件下迅速掌握了台湾相关知识,成为一名"台湾通",其作为早期中共涉台工作者,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研究。

    2019年06期 No.166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报禁”期间成舍我何以办报不成?——以相关言论抗争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黄志辉;

    在香港观望了两年多后,成舍我怀着重新开创新闻事业的目的来到台湾,但是整个"报禁"期间成舍我终无创办报纸。考察成舍我去台后最初十余年的经历,发现他主要参与了两项社会活动:一是抨击"报禁"政策,为言论出版自由奋斗;二是积极参与党外运动。这些活动忤逆了当局的意旨,其中尤以他作为主角参与的一些言论抗争事件为最,令当政者深以为忌,是导致成舍我办报活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探究成舍我赴台后办报不成的原因,从中可见"报禁"政策实行后新闻界的抗争和当局的压制,双方的博弈关系,是"报禁"期间台湾舆论生态的重要表现。

    2019年06期 No.166 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何以为家:新世纪以来台湾新移民的影像呈现与文化建构

    李晓红;鲍士将;

    移民题材始终是台湾电影重要的叙事构成。在全球化的时空语境中,来自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新移民以移民工人和移民新娘的方式进入台湾社会,在不同的社会构成、文化语境和价值体系中,他们在台湾所处的社会位置和生活状态成为台湾电影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跨地的空间景观、混杂的文化认同和流动的社会心理三个层面来分析台湾电影中关于新移民的影像书写,将台湾新移民放置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社会语境中加以审视,试图在自我与他者的双重视阈中完成对台湾新移民的文化阐释和心理建构。

    2019年06期 No.166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本刊2019年分类总目录

    <正>~~

    2019年06期 No.166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目前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

    2019年06期 No.16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