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能远
台商投资大陆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大陆改革开放与台湾产业升级需求,构成强大拉力与推力的结果。台商投资大陆的三次理论争议,凸显了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种种政治考量,遂使台商投资大陆,深受政治的干扰与阻碍,因此,对于促进两岸产业分工与经济整合,功能不显。鉴于“两国论”的出现,未来两岸关系尚难令人乐观,两岸关系仍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禁止与阻挠。
2000年01期 1-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李非
本文系统地阐述21世纪初期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向。首先,文章论证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强调其所带来的互利互惠与共同繁荣的作用;其次,分析两岸经济合作的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和政策条件,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包括政治上、国际上及体制上的诸项因素;最后,文章论证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构想,从合作发展目标、合作的三个层次和合作的发展步骤三个方面加以叙述。
2000年01期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 林长华
战后日台贸易从60年代开始,日本一直是台湾的最大进口国,台日贸易一直是逆差,而且逆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贸易关系体现了日台的特殊经济关系,是一种殖民经济关系的遗制。目前台湾经济还未能根本摆脱这种经济关系。
2000年01期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 张晓加
首先阐述台湾创业投资对提升科技的重要性,再从台湾创投公司的发展规模、管理模式、资金来源结构、以及投资趋势等方面进行台湾创业投资事业发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介绍分析了台湾发展创投业的重要政策与金融环境,最终总结和展望了台湾创投业的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2000年01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 梁宏彦
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是技术基础脆弱、制造业内部和高科技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严重依赖于外部市场等三个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这些问题也影响到台湾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速度。
2000年01期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汪慕恒2000年01期 41-4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杨维中2000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赵勇
“中程协议”是1998年以来美国一些学者及政界人士提出的一种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主张及看法,是一种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设定的新的模式。“协议”提出后,台湾岛内进行了较为热烈的讨论,台湾一些政界要人也对此有所评论。但由于“协议”没有从海峡两岸的实际出发,不会被各方接受。
2000年01期 53-5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陈小冲
日据时期,大批大陆劳工赴台。与清代以前不同,他们是在台湾割让、两岸关系发生剧变的历史背景下渡台的。对这些被称作在台“华侨”的大陆劳工,日本殖民者依据台湾岛内政治、经济局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约束、管理。赴台大陆劳工大多来自闽、粤、浙等省,从事底层劳力之役,饱受日本殖民当局及资本家的压迫和榨取。为维护自身权益,他们也组织劳工团体以互助自救,并为台湾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0年01期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支平,峥嵘
十余年来,我们着力从事福建民间契约文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从中发现了少量有关闽台民间关系的契约文书。迄今为止,福建地区被发现和搜集的民间契约文书不下万件,但有关闽台民间关系的文书极为罕见,故我们所掌握的此类文书数量虽然不多,但十分珍贵。本文拟就这些契约文书作一初步的论说,同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或可从另一个侧面,对清代以来福建与台湾的民间关系,作一细部的考察。
2000年01期 65-7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施伟青
康熙帝对施琅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他对施琅所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先后提出的:即施琅是“粗鲁武夫,未尝学问,度量偏浅,恃功骄纵”的看法形成于前;施琅“才略夙优”、“有谋”“善断”的看法形成于后。而此后二种看法并存。文章阐述了康熙帝先后对施琅作出两种不同评价的原因。
2000年01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朱双一
台湾官方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当代台湾的浪漫文学至少存在以下三大脉络。一是司马中原式的承载自我内在生命感觉的乡野传闻、灵异作品;二是以三毛、琼瑶、席慕容等为代表的浪漫爱情文学;三是70年代部分乡土文学作家和进步作家对抗工商文明的田园倾向或憧憬和呼唤社会变革的浪漫主义创作。
2000年01期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方忠
特殊的生活际遇和美学追求使琼瑶前期小说偏爱悲剧,而后期创作则明显地拒绝和消解悲剧。琼瑶小说在情节结构、人物、主题、语言诸方面均存在着模式化倾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琼瑶模式”。在中国现当代言情文学史上,琼瑶是个承前启后的作家,一方面上承前辈作家如张恨水等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创作模式影响了三毛、亦舒等同时代及后辈作家。
2000年01期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 赵喜顺2000年01期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