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复以来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历程

    姚彬彬;

    日据时期的台湾佛教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控制,被迫接受"皇国一体"等日本佛教思想。光复以来,台湾佛教在大陆赴台僧侣的主导下,开启了"祖国化"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体现在恢复传统汉传佛教制度、建设人间佛教的种种努力上。"四大道场"兴起后,台湾人间佛教思潮又出现了与"中国化佛教"禅宗合流的现象。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发展历程延续至今,由此亦可见"台湾佛教主体性"一类说法的片面之处。

    2014年03期 No.13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清代台湾“南雅厅”建置考

    胡恒;

    厅是清代创设的政区类型之一,具有相对统一的设置标准,即必须具有专管之地,其长官为抚民同知、理事同知或抚民通判、理事通判,具有地方上的全面之责,尤其是钱粮和刑名之权。对比这一标准,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邵友濂的原始奏疏及清廷中枢的最终讨论意见,南雅同知之设并不符合厅的标准,只是带有治安等局部职能的分防同知而已。故而,清代台湾不存在作为政区的"南雅厅"。

    2014年03期 No.133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地方·颓废·返魅:台湾“新乡土小说”研究

    刘建华;

    台湾"新乡土小说"延续了"乡土文学"反思现代化的社会批判功能。它通过描绘地理地景、乡土风俗等书写策略来积极建构"地方性",以分割"现代化"话语的整体性;塑造了"废人"形象系列,用颓废者的否定姿态传递对现代社会的反叛意识;同时以奇谭浪漫、神秘鬼魅的后现代审美意识疏离主流论述、质疑历史正典和文化正统。但其疏离现实的消极立场、悬置价值判断的保守态度以及解构叙事的书写策略又消耗了其社会批判的针对性与批判强度,导致失焦、乏力的空虚状态。

    2014年03期 No.133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台湾政治文化社会“乱象”讽喻下的赖声川戏剧美学建构

    蔡明宏;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在海峡两岸乃至整个世界华语剧场都具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戏剧作品在对台湾社会生态"乱象"的讽喻中,彰显出隐喻性和结构性的交织、荒诞性和严肃性的互文、喜剧性和庄严性的变奏的戏剧审美理念,表达出对当代两岸政治文化场域的独特读解与阐释:在这一场政治文化社会"乱象"之"病"里,"药"就是隐喻在碎裂的戏剧结构中的和谐与统一;就是沉淀在戏谑的轻浮中的严肃和宏大。这是台湾文化在对中华文化寻根、追溯、汇融、对语的过程中,对自我话语和个性的隐秘阐述,但其"趋同"的美学意象建构是明晰而笃定的。

    2014年03期 No.133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约束与局限:试述台湾核武器计划与美国的对策

    詹欣;

    1964年中国大陆成功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台湾试图秘密研制核武器以改变现状。对此,美国一方面通过和平使用核能与台湾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则限制其不得从事浓缩铀的提炼以及核废料的后处理。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并未严格约束台湾研制核武器,导致台湾不断违背承诺。

    2014年03期 No.133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基于竞选广告的民进党特性及沿革分析(1996—2012)

    莫莉;黄合水;

    在台湾政治格局中,民进党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近30年的发展中,该党凸显了一些特点,而这些特点随着社会和两岸局势的发展又有所改变。本研究以1996年至2012年五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332则民进党的报纸竞选广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勾勒了一幅民进党竞选策略的画面。在此基础上,作者赴台与13名在不同领域与台湾政界有关联的人士进行深度访谈,以解释内容、分析结论,探析民进党的特征和变化,以及隐藏于变化背后的原因。本文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人研究,同时对该党未来的变化也提出可能性展望。

    2014年03期 No.133 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战后台湾地方新闻报道的实践历程

    张煜麟;

    战后60年来,台湾地方新闻报道的整体发展历程,乃是台湾特有的历史与政治背景、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论述的引进,以及新传播科技的变革等因素相互激荡的结果。通过"酝酿期"、"发展期"、"衰退期"、"转型期"等四个阶段的划分,本文展现出台湾新闻报导发展历程中,地方新闻报导概念的变迁形貌。进一步,本文以台湾地方新闻报道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融合当代社交媒体时代的媒体生态,提出"贴近本土话题,呈现多元意见,创造公共意识"三项功能,作为中国大陆落实地方新闻报道理念的创新路径。

    2014年03期 No.133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家人:两岸关系新文化结构探析

    王贞威;

    中国大陆一贯坚持以"一家人"的思维来处理对台关系,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后更为明显。本文尝试在社会建构主义三种文化结构即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之后,结合两岸关系特殊性和中国文化传统提出"家人文化"这一概念,并以此来观察大陆对台决策思维。其次,本文在分析两岸60余年来所建构和正在形塑的文化结构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家人文化结构深度内化以后的两岸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形态,并提出形成家人文化结构的若干关键环节。

    2014年03期 No.133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21世纪以来台湾服务业发展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颜莉虹;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服务业增长缓慢,开始凸显劳动生产力不高、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导致对总体经济成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度偏低,严重制约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升级。究其根源,除服务业自身结构性因素外,主要受市场空间狭小和研发投入不足等影响。在台湾当局政策导向下,未来台湾服务业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深化与大陆服务业合作,同时着力"服务业科技化"和"异业合作"以提高发展质量。

    2014年03期 No.133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国内外学界关于1949—1978年两岸关系的研究综述

    郑伟;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围绕台湾问题进行了长达30年的武力对峙。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30年内,对台政策是中国政府内政、外交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时期的两岸关系、对台政策、中美关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丰富、细致的研究,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的出台,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理论基础。

    2014年03期 No.133 7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基于模糊影响因素的台湾人口死亡率估计

    张志强;叶崴;

    本文基于1981—2010年台湾人口死亡率数据,对人口死亡率估计模型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发现:⑴1-100岁之间各年龄组别中心死亡率与时间因素存在显著负相关;45岁以后,时间对各年龄组别中心死亡率的影响程度形成"V"字型。⑵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时间段之间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即模糊性,对死亡率的影响在现有的死亡率估计模型中常被忽视。⑶死亡率的不确定性主要源自模糊不确定性,本文构建的死亡率模糊模型可以提高死亡率估计精度。

    2014年03期 No.133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经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台湾研究集刊》从2010年开始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更改刊期之后,《台湾研究集刊》容量更大,时效性更强,欢迎各界惠赐稿件。投稿请提供电子文本,篇幅以一万字左右为宜。来稿请在正文前附内容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篇末请详细注明引文及参考资料出处。论文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请译成

    2014年03期 No.133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