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对台工作之三大情怀——兼论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刘相平;

    习近平对台工作战略思想,是他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的成果,也与他长期饱含感情参与对台工作形成的伟大情怀密切相关。这些情怀是习近平对台工作方略的出发点和上位概念,主要包括:1.民族情怀: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之义,两岸同胞应该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2.人民情怀:依靠人民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人民谋福祉并接受人民的评判;3.历史情怀:尊重历史、承认历史事实,顺应历史潮流、创造历史和接受历史的检验。台湾的前途系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

    2018年04期 No.158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美国“印太战略”下台湾的策略选择及收益前景分析

    陈沛超;孙云;温良谦;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亚洲的政策发生了改变,不再沿用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是大力推行"印太战略"。特朗普政府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美国过去40多年的"接触"政策并没有达到改变中国的预期效果,反而增强了中国挑战美国的实力,中国正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挑战着美国的全球利益。中国的战略定位发生了变化,报告把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是一个"修正主义"大国。台湾蔡英文当局从当前中美"竞争对抗"的关系中看到了"借美抗陆"的可能性。在台湾"借势"策略框架中,蔡英文当局为施动者,针对目标为中国大陆,借势对象为美国,收益目标包括台湾安全、发展和加强与美"实质性"关系。不过,台湾的"借势"策略因其自身实力和外部条件的制约,加上复杂的收益,大致可以分为正向收益、不确定性收益和负向收益。

    2018年04期 No.158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好评”会带来“好感”吗?——基于台湾青年的实证研究

    王瀚;张遂新;陈超;

    探究认知与好感度的关系,先行研究一般从认知的多少和评价的高低两个视角出发。本研究认为,多认知与高评价并不必然地引发好感,其中关于彼此"相似性"的评价才是影响好感度的关键因素,即主体与对象之间越相似,越容易产生好感。针对这一论点,本文对文化、经济、政治和民众四个不同维度的"好感度"分别进行考察,尝试检验相似性与好感度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相似性与好感度的相关性得到确认,而在民众好感度上,相似性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通过针对台湾青年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收集一手数据,对以上观点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当前大陆对台青年工作有所启发。

    2018年04期 No.158 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台湾青年大陆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855份调查问卷

    邓启明;黄运城;杨梦霞;

    加强青年交流与合作、拓展台湾青年大陆创业的广度和深度,是新时代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文章将台湾青年分为在校青年和社会青年,采取现场问卷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调查和分析比较台湾青年前来大陆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适时提出鼓励和引导台湾青年大陆创业的配套策略措施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的意愿较高,社会青年的意愿高于在校青年。总体而言,大陆相关政策措施比较有帮助,但在宣传推广与落实上存在较大问题;台湾青年主要通过台湾地区网站和社交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希望大陆制定出较系统的创业优惠政策并提供资金扶持。

    2018年04期 No.158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台湾地区法官多元进用制度的反思和借鉴

    李学永;

    台湾地区制订了法官多元进用的完美制度文本,进用对象广泛、条件多样、方式灵活、程序规范,但实践运行效果与期待不符。这说明制度转轨要与司法整体配套条件进行同步规划,要解决新旧人之间的晋升之争,解决提高待遇的内部诉求与提升司法水平的外部压力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大陆应借鉴台湾经验,把政策目标转换成精细的制度文本,实现法官任用制度的适度转轨,为高阶法院选拔高阶专才,建立独特的法官晋升体系,完善不适任法官的淘汰机制。

    2018年04期 No.158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21世纪台湾地区新一轮品格教育探析

    郑宏;崔美娇;

    21世纪初,台湾地区展开新一轮品格教育,其动因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对忽视了人的德性发展,1998年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导致部分学校的教育沦为"缺德"的教育;同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台湾地区于2003年推出《品德教育促进方案》并分阶段执行,通过品德本位校园文化营造计划和品格教育推展行动联盟发动民间力量,共同促进了新世纪品格教育的发展,其全人教育的理念和三个方面的做法尤其值得大陆借鉴:一是以"种子师资"带动全体教师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二是保证品格教育政策执行的阶段性和操作性;三是校园文化和校外场域形成合力对学生施行品格教育。

    2018年04期 No.158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一份难得的明郑台湾史料——从连横《雅堂文集》的两篇文章谈起

    杨彦杰;

    华佑《台湾游记》是连横首先揭示的一部关于台湾的早期历史文献,可惜书稿已经散佚。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沉淀,当年连横所见的部分书稿仍在两岸流传。通过不同版本的比对,并参照其他史料,可以发现目前所见的华佑"遗书"是明郑时期澎湖、台湾东部的珍贵史料,它得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考察,对于研究明郑时期台湾的社会、经济、军事、民族等状况有重要价值。如果能找到华佑所有书稿,使散于两岸的历史文献成为完璧,对于促进学术研究和两岸交流,将有积极的意义。

    2018年04期 No.158 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 郑成功焚儒服说补释

    杨伟忠;

    郑亦邹《明季遂志录》一段富于诗意的文字,演绎出郑成功焚儒服的情节,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陈碧笙先生通过严谨的史学考证,证明了历史上实无郑成功焚儒服一事。然而问题还未完全了结,古书之误,盖有所由,思而适之,方才无误书。本文即试图探究郑成功焚儒服说之所以产生的文化根源。

    2018年04期 No.158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李友邦与中国共产党关系考释

    徐文彬;

    李友邦早年即投身革命运动,对台共早期领导人影响甚大。他是杭州国立艺专共青团的创建人,发展了多名进步青年。抗战爆发后,李友邦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帮助下,建立台湾义勇队,掩护中共党员,组织台胞抗日。台湾光复后,李友邦仍然与中共有密切关系,开展革命事业。李友邦是赤忱的爱国者、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他以国民党党员身份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为台湾回归、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并为之牺牲生命。

    2018年04期 No.158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覃子豪赴台时间考与集外诗文四篇

    程桂婷;

    笔者在1947年3月的《联合晚报》上发现台湾诗人覃子豪四篇佚作:诗歌《雾河》与《雨天的村庄》、散文《动荡中的台湾——台湾印象回忆》与《文化统制在台湾》。这四篇作品未收录于《覃子豪全集》,也未见有研究者提及,故具备较重要的史料价值。特别是与台湾有关的两篇佚文为考证覃子豪第一次赴台的时间及文化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现有资料多认为覃子豪于1947年赴台,而从佚文中显示的行程推算,覃子豪早于1945年12月7日赴台,打算创办《太平洋报》台湾分版。同时,这两篇佚文对陈仪接收初期的台湾,从经济政策到文化统制、从报刊出版到乡村教育、从地方领袖的认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等,都有深入而生动的描述,为考察台湾光复之初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台胞生活等情形提供了丰富信息。

    2018年04期 No.158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台湾地区80后作家小说中离散身份与世代意识书写研究

    张帆;

    20世纪后期,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台湾80后世代的世代意识和身份认同,全球化浪潮冲击本土文化的同时,又凸显了本土的身份意识,形成身份的混杂和离散的经验。从台湾地区80后作家的创作可以看出这一世代对于伴随全球化而来的阶级分化和资本流动有相当的自觉,比前行世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身份的混杂和分裂。他们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反思国族话语、全球化体系、资本流动、阶级分化、市场机制在生活中的影响,体现了台湾新世纪以来文化场域内的新的转型。

    2018年04期 No.158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论赖声川戏剧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

    胡明华;

    赖声川戏剧凭借其多年累积的丰富创作经验与良好的市场口碑,在大陆话剧逐步市场化、两岸文化交流融合以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多种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了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同时,大陆对其戏剧的接受仍存在分歧和争议,表现为:大众媒体过高的赞誉与误导,学界的质疑和保留,赖声川戏剧对大陆观众"期待视野"的适应与调整等。它们共同揭示了赖声川戏剧作为两岸戏剧文化碰撞融合之典型个案的另类价值和意义。

    2018年04期 No.158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刊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目前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

    2018年04期 No.158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