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文化断裂的历史与现实

    陈孔立;

    本文对大陆和台湾的文化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各自文化断裂的历史,然后从共时性的角度,考察两岸之间文化断裂的现实,说明两岸文化各自经历过不同的文化断裂,发展出不同的道路,目的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两岸文化存在本质差异的认识。

    2016年02期 No.14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台湾青年与“太阳花”学运——基于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的视角

    刘伟伟;吴怡翔;

    本文以2014年台湾青年旨在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通过的"太阳花"学运为研究对象,整理历次台湾学生运动的脉络,介绍本次学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梳理本次学运的发展过程,了解抗议学生的主要诉求以及矛盾焦点,并运用政治机会结构理论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政党斗争激化创造政治机会;第二,新媒体扩散抗议机会;第三,学生领袖抓住机会组织抗议团体。

    2016年02期 No.144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台湾民主化时期李登辉的改革策略及其问题

    李京;

    李登辉在台湾民主化初期弱势接班,利用制度规则进行人事调整,进而达到集权的目的。面对党内"非主流"派的挑战,李登辉精于策略安排,巧妙利用党内派系斗争、党外反对势力和社会力量,借力打力,顺水推舟,较快完成台湾民主改革。正是由于李登辉挑动并利用省籍隔阂的策略安排,在其任内族群矛盾空前扩大,分离主义思潮高涨,造成社会的分裂和动荡,给两岸关系埋下诸多不安定因素。出于对权力的贪恋,他与地方派系勾结,纵容"黑金政治"猖獗,致使政治乱象丛生。同时,李登辉也没有彻底解决台湾转型正义的问题,使国民党始终未能摆脱威权作风和思维方式,也导致台湾社会至今难以走出威权阴影。

    2016年02期 No.144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美国琉球战略演变与中日钓鱼岛问题

    殷昭鲁;赵飞飞;

    近年来,中日因钓鱼岛问题争端频仍。此争端不仅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外交及战略布局,而且也牵动了东亚,乃至世界的神经。诚然钓鱼岛问题表面上是中日两国的领土主权之争,而其内里却充斥着大国间的战略选择与利益博弈,其中美国因素尤为重要。钓鱼岛问题的美国因素集中体现在美国战时及战后对东亚的战略布局,尤其与美国的琉球战略密切相关。无论是战时对琉球地理情报的搜集,还是战后旧金山会议上寻求对琉球的排他性托管,抑或是20世纪70年代的冲绳归还无不体现了美国的战略利益安排。但是美国这种战略利益安排却因对琉球的地理界域错误性认知,把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列屿挟裹其中,到冲绳"归还"时与日本私相授受而终于酿成中日间的钓鱼岛问题纠葛。

    2016年02期 No.144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析论台湾经济近年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胡石青;

    台湾经济近几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3%以下已常态化,其中既有经济原因,也牵涉到较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社会群体中普遍存在阻挠变革却又渴求变化的矛盾心理,限制了岛内决策群对发展路径的选择。尽管如此,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仍将是台湾发展的重要支撑。台湾社会唯有认清自身优势与限制条件,有所取舍,才能摆脱逆循环,实现持续发展。

    2016年02期 No.144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提升路径研究——以“搭桥专案”为例

    庞建国;

    "搭桥专案"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一项先行先试方案。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作为主要的分析框架,辅以发展型国家和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从全球化、市场规模、地理距离、语言文化和社会网络等因素,论证两岸产业合作有着高度的合理性。实际推动经验则显示,"搭桥专案"未能达到预期成效。作者认为,其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双方还未能卸下心防,夯实互信基础,特别是台湾方面仍然对于两岸之间的要素流通设下了诸多障碍。然而,中国大陆成为东亚生产网络核心与世界经济领头羊的态势日趋明显,台湾若无法将本身的竞争优势镶嵌进以大陆为核心的供应链或生产网络中,将难以逃避边缘化的命运。

    2016年02期 No.144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台湾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高和荣;季晓静;

    上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民众的就医问题,台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业,允许民营医疗机构申请特约医事服务机构,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及执业医师的监管,使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品质得到有效保证。许多大型民营医院应运而生,逐步呈现出大型化、优等化、集团化发展趋势。整合台湾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促进两岸医疗机构的桥接,应当在医疗机构注册、设立、执业、医疗品质、税收优惠等方面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标准,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引导医学生到民营医疗机构就业,提高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同时,加快医院医疗品质评鉴和管理制度的出台,完善民营医疗机构监管体系。

    2016年02期 No.144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台湾地区环境治理的经验与借鉴

    李兆东;马鸿文;邹伦;

    台湾地区的环境治理问题也是大陆地区已经面临或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对台湾地区环境治理经验的总结可以为大陆地区的环境治理提供借鉴。本文分析了台湾地区环境治理的组织体制与运行机制,总结了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教育法制化、环保团体第三方监管发展成熟、顾问公司参与政策研拟、独立的行政监督和环保警察协同管理等台湾地区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台湾地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大陆地区环境治理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2016年02期 No.144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司法实践析评

    于飞;

    中国大陆的法院解决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不是被动而是能动的。在《关于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出台前,法院以务实的态度,通过不同途径决定涉台案件的法律适用。该司法解释令法院参照国际私法规范处理涉台民商事纠纷的做法有法可依,法院积极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规定,且取得良好效果。然而,涉台司法实践也要正确理解与适用国际私法有关条款,尤其需澄清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时所关涉或存在的问题。

    2016年02期 No.144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论海峡两岸刑事案件协助调查取证制度——以《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第8条为基础

    高通;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签订以后,两岸刑事司法互助逐步走上规范化路径。在两岸协助调查取证的主体方面,形成了"双轨制"。两岸协助调查取证的方式有多种,如取得证言及陈述,提供书证、物证及视听资料,确定关系人所在或确认其身份等。协助调查取证后的证据能力问题,当前两岸也在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在具体构建协助调查取证程序时,应从提出、审查、执行和回馈四个方面进行。

    2016年02期 No.144 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台湾地区“通讯保障及监察法”修改研究

    吴常青;

    2013年9月台湾地区曝出监听丑闻引发"通保法"的快速修改。本次修法的根本缘由在于该法弊病重重,不得不修。修法主要内容包括将通联记录纳入通讯监察的范围、严格通讯监察申请程序、明定续行监察期间、强化事后通知机制、补足声明不服的救济程序、限制通讯监察所得资料的使用和完善通讯监察的监督机制。本次修法在落实公民秘密通讯自由权的保障上付出了诸多努力,但由于修法主要是对特侦组监听事件的回应,缺乏对"通保法"实践问题的全面反思、时间过于仓促,未顾及诸多影响通讯监察实践运作的深层次问题,修法过程充斥利益博弈和政治斗争,其结果难令台湾学界和民间团体认同。此次修法值得台湾地区及大陆学界和实务界深入反思。

    2016年02期 No.144 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刊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目前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

    2016年02期 No.144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