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泉
<正>台湾自1988年元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主政以来,加速“宪政改革”,实行权力改组,已基本实现“台湾政权台湾化”.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新兴地方资本势力,其谋求“独立主权地位”的企图和行动又有了新的发展,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前景日趋复杂.不过从长期看,台湾当局现行的大陆政策必须调整,也存在着调整的可能性.我们应努力促成这一调整的实现.
1994年02期 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刘国深
<正>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虽然都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将运用政治变迁的理论框架对1992年6月“宪政改革”结束以来的台湾政局最新发展作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新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1994年02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李炳南
<正>“宪政改革”已经成为现阶段最受瞩目的话题,在进行探讨时,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就是“总统”的选举方式、“国民大会”的定位、创制复决权的实施,而这些问题必须在合乎“宪政主义”的原则下进行讨论,因此,在进入正文前,必须先介绍何谓“宪政主义”的原则.
1994年02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魏颜华
<正>1993年,随着国民党高层新一波人事调整,主流派完全控制了政权,李登辉的“外交理念”得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台湾当局提出了在二、三年内重返联合国的构想,其策略花样翻新,“大动作”频繁,“外交”手法出现了新的特点,对两岸关系也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参与联合国” 的策略与作法当前,台湾当局将推动参与联合国列为“外交”活动的首要重点,各项对外工作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为了达到“重返联合国”的目的和解决关键性的棘手问题,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些重要步骤.
1994年02期 15-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 林劲
<正>目前台湾第一大在野党的民进党在政坛的地位有显著的提高,组织上有较大的发展,其政治主张及路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体看来,似乎表明民进党已有所成熟,势头仍在上升.本文从台湾政局的演变分析入手,考察民进党“台独”主张的淡化趋向和对两岸关系事务观念的明显转变.
1994年02期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 罗伯特·萨特,杨立宪
<正>一、总的看法(一)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的三角关系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美国政府核准法案提出的“默考斯基修正案”(默考斯基,美国阿拉斯加州共和党籍参议员,其提案内容为对美国《与台湾关系法》进行修正,明定该法中有关对台湾军售的条款超过美国与中国签署的《8·17公报》的规定——译者注),增加了北京政府对美国向台出售武器最新趋势的担心.
1994年02期 31-3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松田康博,雷慧英
<正>笔者认为:“战后台湾社会(指除了金门、马祖地区外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有效统治的社会)最值得注目的变化是台湾的中国化(这里不是指特定的王朝,而是指作为文化圈的中国),而这种趋势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加速发展,到21世纪初将进入高潮”.提出这一看法,也许会被人认为我是一个怪人.因为最近有关台湾问题的论文都是一个基调,即台湾越来越“台湾化”.笔者提出这一看法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只不过是写了该写的事实.这里先说明一下,本文并不讨论台湾将走向统一还是独立,哪一种可能性大,或应该往哪一方向发展的问题,请不要误解.
1994年02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林长华
<正>所谓“南向政策”,指的是为了避免台湾厂商的对外投资较集中于中国大陆,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过于依赖大陆而产生政治风险,台湾当局在政策上引导厂商分散海外投资,鼓励台商投资于东南亚国家.“南向”的范围包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台湾当局的这种“南向政策”,是否符合国际资本的流动规律?是否符合台湾厂商海外投资的意向?它关系到“南向政策”的成败.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994年02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 黄宝奎,黄仁山
<正>银行是提供金融中介与交易服务的机构,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其营运安全性显得格外重要.一旦银行经营失败,将使广大存款者蒙受损失,从而引发金融风暴,涉及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存款保险制度,对保障存款户安全,减少挤提和银行倒闭,稳定金融秩序,维护金融制度的安定,使社会经济活动得到顺利进展,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1994年02期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 郑启五
<正>人口之中,男女数量之分配,称为sex composition,海峡两岸一般译为“性别组成”或“性别构成”.最常使用的性别构成的表示方法为sex ratio,中国大陆常用的对应词为“性别比”,而台湾人口学界则通称“性比例”,二词为同一概念,即其指数表示每100位女性人口所相应的男性人口,高于100则表示男多于女,低于100则表示男少于女.它的含义有别于sex proportion(性比例).根据联合国的人口标准,总人口性别比的平衡区间为96—106.从宏观上看,1949年至今的台湾地区人口始终属于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的性别比失调地区.
1994年02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朱天顺
<正>连横著《台湾通史》卷二十二“宗教志”主要叙述了台湾各类宗教的传入始源、发展过程和清末时的状况.“宗教志”对台湾各类宗教都有所分析和评论.笔者准备就连横文中所表现的宗教观和宗教分类中存在的问题,略作评析.
1994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周翔鹤
<正>台湾学者之间,关于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转型,曾有过一场“内地化”和“土著化”的论争.“内地化”主要是以李国祁教授为主的历史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清代台湾发展的趋向是内地化.“台湾移垦社会的转型,主要是一种内地运动,即台湾社会变迁在取向上以中国本部各省的社会形态为目标,转变成为与中国本部各省完全相同的社会.”“土著化”是由人类学者提出来的,以陈其南和他的导师李亦园、王崧兴教授以及庄英章教授等为代表.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清代台湾汉人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土著化”.整个清代可以说是来台汉人由移民社会走向“土著化”变为土著社会的过程.……建立在本地地缘和血缘关系上的新宗教和宗族团体取代了过去的祖籍地缘和血缘团体.
1994年02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林真
<正>台湾籍民是1895年日本侵据台湾后在中日关系上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由于台湾籍民90%以上都在福建居住、经商(其余在粤、沪、浙、香港等地),因而台湾籍民问题成为台湾日据时期一直困扰闽台当局(亦即中日当局)的敏感而棘手的问题.对此,一些学者根据海外材料及清代档案作了不少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清末及本世纪20年代,对抗战时期的台湾籍民,特别是厦门以外诸如福州、漳州和泉州等地的台湾籍民问题则未见讨论.本文拟就抗战时期福建的台湾籍民情况,闽台当局对台湾籍民所采取的措施及如何评价台湾籍民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994年02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 朱双一
<正>一、光复后的文化重建使命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在历经50多年的日本殖民统治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现代台湾文学的发展,也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台湾文坛在短期内即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这与台湾作家因光复而焕发的创作热情分不开,同时也应归功于大陆文学和台湾文学的汇流.早在日据下的20年代,台湾新文学就已发轫并建立了自己的光荣传统.然而1937年以后的战争时期,台湾新文学遭受重大挫折,一些顽强的作家也只能默默地暗中耕耘.宝岛的光复,使这些作家内心充满“狂热的喜悦和期待”;挣脱异族铁蹄重获自由的解放感,久被压抑现得以迸发的祖国爱,使他们摩拳擦掌,积极准备投入建设家园的热潮中,而文化重建工作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日据时期的著名作家杨逵、龙瑛宗、吴浊流、杨云萍、王白渊以及叶石涛等,在这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如杨逵出版其文集《鹅妈妈出嫁》、《送报夫》等,先后担任《和平日报》新文学栏、《力行报》副刊的编辑工作并自创刊物,编印包括鲁迅《阿Q正传》、郁达夫《微雪的早晨》、茅盾《大鼻子的故事》等在内的中、日文对照的《中国文艺丛书》.此外,他还积极投入有关台湾文学建设和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讨论.吴浊流除了先后任职于《中华日报》日文版和《民报》外,还抓紧时间出版日据末期
1994年02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 郭建初
<正>一、军费开支与军队结构、战略构想的调整1993年台湾军费开支高达2710.91亿新台币(104亿美元),占台湾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87%,占“政府”财政支出的14.36%,占“政府”预算的25.31%.在军费开支中,有1,070亿元(约合41.15亿美元)是用于所谓“国防现代化计划”,实际上就是军品采购.孙震出任“国防部长”一职后,继陈履安之后提出“国军未来十年兵力精简规划案”,第一步拟于1994年将台湾47万军队裁减至44万人,精简6.43%.可是1994年军费预算仍高达2,639.84亿新台币(101.5亿美元)占“中央”财政预算的22.8%,其中军品采购655亿新台币(25.2亿美元).除此而外,1992年台湾向美国购买的150架F—16(AB)型和法国60架幻影2000一5型战斗机,款项高达3,200亿新台币(123亿美元),其中除1,906亿元列入1993—2001年军费预算外,其余1283亿元由“中央”财政解决.1985一1992年台湾军品采购共160亿美元,据估算,台湾完成所谓“国防科技化”的全部军备采购,将耗资300—350亿美元之巨.按台湾现有兵力总数47万人计,1993年人均军费开支22,128美元,1994年44万人,人均23,068美元,较上年增长4.3%.这样大的军费支出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中是少有的.
1994年02期 87-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田夫
<正>台湾为确保其成为未来远东地区的一个贸易和金融中心,十分重视电信事业的发展.10多年来每年平均投入3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致使台湾电信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台湾拥有电话总容量已超过1050万线,实装容量750万线,若按台湾2100万人口算,每百人实装35线,或一条电话号线2.85人,计划不久达到每百人装45线,或达到一条电话号线2.22人.电话主线普及率已跨入亚洲先进的行列.纵观近几年台湾电信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994年02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眭明泉,许连玫
<正>近年来台湾的图书出版事业发展很快,据台湾1990年出版的《民国七十八年图书出版年鉴》介绍:台湾县(市)以上的公立、民办、私营的公共图书馆500余个;教育部门的大、中、专学校都设有图书馆;全省各类图书馆已初步建成计算机网络.台湾现有的公办、民营的图书出版商社达3900多家,年出书20000余种,每年出版的期刊杂志近5000种.台湾图书出版界之繁荣,市场生机之活跃,得益于他们独具特色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技术.其主要特色表现如下:
1994年02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