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之研究

    程漱兰,张慧东,梁希震,李彦敏,李冬梅

    过去较长时期台湾岛内民心或政治取向与经贸走向“相悖”。“相悖”是现象,“相符”是实质:由于不能依据市场规律、农业产品和要素比较优势差异建立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台湾中南部农民从与大陆经贸往来中受益不多。鉴于此,大陆应加强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让利于台湾小农,扭转岛内关于“大陆农产品是造成台湾农业困境根本因素”的错误认识,彻底打破政经相悖的格局。本文提出: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借鉴现代发达经济扶持农业惯例的前提下,放开台湾优势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创造条件帮助台湾小农西进大陆创业,用其农业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来抵消产品上的比较劣势。

    2005年02期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 台商大陆投资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推动效应

    张传国,李非

    台商大陆投资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在客观上提升了两岸贸易的依存度,推动了两岸人员往来与两岸航运的发展,以及两岸其他方面的交流。台商大陆投资创造了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和交往沟通的有利条件,造就了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

    2005年02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闽台竞争优势研究

    刘立菁

    本文从竞争优势理论出发,立足于闽台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认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生产要素和资源条件的差异,闽台在经济整合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经济优势互补和社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并且通过测算闽台经济合作所形成的区域竞争力指数,指出闽台经济的合作是双赢局面。

    2005年02期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大陆仍然是台商对外投资的首选之地

    林长华

    台湾岛内有的媒体认为台商在大陆投资被边缘化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本文以大量的实际资料说明,台商在大陆投资始终为大陆所欢迎和重视。因而其投资趋势不但未缩小,还在扩大,技术也在升级。这是符合资本流动规律的,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2005年02期 29-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台湾经济:2004年的回顾与2005-2007年的展望——亚洲开发银行报告书

    汪慕恒

    <正>台湾经济在2004年显示有强劲的增长,标志着台湾经济已从2003年的SARS的逆面影响中恢复过来,并得到了全球高技术产业部门周期性回弹的支持。台湾经济在2006-2007年的上升之前,2005年仍将会有适度的增长。台湾的决策者正在尽力使用各种方法增加收入以增强其财政地位和促使科技升级、这样可以使台湾经济得以保持竞争力。2004年宏观经济评估2004年台湾经济取得了自2000年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5.7%(自2000年以后,台湾经济一直处于低增长状态,其经济增长率为:2001年-2.2%、2002年3.6%、2003年3.2%——译者注)。台湾经济的增长率在2004年第二季度达到7.9%峰值后,下半年有所下降,主要由于2003年下半年台湾的经济增长有

    2005年02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两岸授权民间团体的协议行为研究

    王建源

    两岸协议行为是国家统一前,两岸特定民间团体接受官方授权或者委托,就解决两岸交往中衍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商谈,达成相关协议的法律行为。两岸协议行为的产生有其内在逻辑——它源于秩序建构之需要,基于一中原则之确立,成于双向需求之均衡,在形式上具有民间性、事务性、功能性的特点。两岸法制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岸对协议行为的主体、授权及效力等的不同定位。现阶段,在祖国大陆,两岸协议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实施,都只具有相当于部委规章或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效力。台湾当局将两岸协议定位为“准国际条约”、“准行政协定”,是其将两岸关系等同于“准国际关系”的必然结果,这种有悖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立场是台湾当局迄今拒绝回归“九二共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5年02期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台湾地区合会法制变迁探析

    陈荣文

    台湾地区合会法制的发展,可以其历史事件为横截面作断代性划分:日据之前、日据时期、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台湾地区民法·债篇修正实施。从法的渊源来说,至少在私法范围内,台湾地区合会法制的基本精神是私法自治,在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循习惯(法)。台湾地区合会契约的法典化,虽然从过程到结果均存在非议,但从统一司法标准、指引合会活动、保护活会会员权益、分配当事人合会风险等角度看,仍不失其成功之处,可资借鉴。

    2005年02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 澎湖不属同安考

    陈孔立

    本文运用多种史料论证:一、元代澎湖属于晋江县;二、明代澎湖不属于同安县;三、“澎湖游兵”只是兵制上的设置,与行政隶属无关;四、明代澎湖设巡检司的说法没有可靠的史料依据,应当存疑。

    2005年02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区域信仰网络中的民间组织——当代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的个案解读

    范正义

    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作为一个民间的宫庙组织,在当代闽台民俗信仰界里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联谊会的成立及其后的一系列活动,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闽台地域社会里考察,在肯定台湾信徒的文化认同意识在联谊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阐明特定时空背景下由网络关系生发出的权力与利益的再生产过程。

    2005年02期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 浅析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方案

    杨李娜

    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产生和实施,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因素,也有大学联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问题而需要变革的必然原因。本文分析1992年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方案构想与内容,实施前后引发的争议与改革思考。

    2005年02期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转型:从写实传统到现代主义——论1960至70年代台湾话剧的发展

    胡星亮

    台湾话剧从写实传统向现代主义转型是在1960年代后半期及70年代。姚一苇等戏剧家为了真实深刻地描写现实和表现人,为了给已呈衰颓迹象的台湾话剧注入活力,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并融合民族戏曲传统去求新求变,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

    2005年02期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 论零雨的后现代诗歌写作

    王金城

    台湾新世代女诗人零雨的后现代诗歌写作,极富“知性”与“理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反抒情”、“反历史”等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对历史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尖锐质疑,对主体丧失后的悲情进行形象观照,对权力话语的深度解构,表现日常生活的庸常性和凡俗性。从而在后现代的文化版图上,展现了人类生存的悲凉处境。

    2005年02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