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族群·意识形态

    蒋小波;

    当代台湾的“母语立国”论述主要表现为一套后殖民主义话语:强调中国文化内部的族群差异与语言差异,并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同化”理解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不断“殖民化”,并试图在此历史虚构上设计一套“台语立国”的政治-文化“革命”方案。而通过对中国现代性发生史的扼要回顾:从早期同盟会的血缘革命、种姓革命到成熟时期的共和理想,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主流是政治民族主义;追求民主、自由的共和理想,区别于德国式文化民族主义;追求血统与文化的纯洁性。

    2007年01期 No.9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台湾都市文学与海派文学

    张羽;

    本文以林燿德和施蛰存开启的台湾都市文学与海派文学的对话为契机,探讨海峡两岸都市文学的隔海传承与变异。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将都市文化的殖民地摩登属性推向顶峰;40年代的海派作家还原出一个琐碎的市民都市空间;台湾新世代作家则塑造了一个集民间、私我和异彩文化等诸多因子交汇的都市场域,包容了更大的阐释空间。这些都市书写都以“感觉”为媒介,借鉴蒙太奇手段刻意颠覆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对欲望书写异乎寻常的关注,在小说的审美形态、叙述角度、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创新度和开放度。

    2007年01期 No.95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殖民剥削与“现代化”陷阱——吕赫若《牛车》与茅盾《春蚕》之比较

    沈庆利;

    通过对台湾作家吕赫若的代表作《牛车》,与中国大陆作家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进行比较,探讨了两位左翼作家对伴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而来的畸形“现代化”的揭露与批判,分析了他们面对被殖民化和现代化的纽结而产生的困惑,以及对今天“全球化”时代的启示意义。

    2007年01期 No.95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闽南语“仔”字的用法与语义研究

    林叶连;

    闽南语“仔”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尤其“仔”字可以结合许多语词或短语,而形成多样化的搭配。中国文字,如果同一个字见于国语词典和闽南语词典中,其训义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仔”字却是在“雅”、“俗”系统中明显分道扬镳;文章首先针对这一特色,粗略地呈现其样貌。其次,针对目前闽南语词典中“仔”字的编写顺序和训义加以探讨,指出值得斟酌之处,并依照个人看法,将它重新编排,同时让它的词性、训义、声调、用法都更臻精确。

    2007年01期 No.95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试论日据时期的台籍日本兵——皇民化运动负面影响之再探讨

    陈小冲;

    皇民化运动时期,一部分台湾人作为台籍日本兵被强征进入日本军队,这些人既有被迫及无奈而参加的,也有小部分是志愿加入的,但此中志愿包含殖民统治高压下心灵扭曲的背景。至于极少数受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毒害者,则应予以揭露。台籍日本兵的历史告诉人们,皇民化运动确曾给台湾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不必过高估计这种影响。

    2007年01期 No.95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林尔嘉的一天——从《林尔嘉日记》窥其日常生活

    柯荣三;

    本文焦点集中于考察现存《林尔嘉日记》,首先就《林尔嘉日记》的外围问题谈起,辨明《台湾文献汇刊》辑录之《林尔嘉日记》至少有1.系年有误;2.“旅欧时期”记录者非林尔嘉;3.穿插他人资料等三个问题。复指出虽然现存《林尔嘉日记》所记甚简,然对板桥林家有兴趣的朋友来说,《林尔嘉日记》仍然是一项万分珍贵的材料。

    2007年01期 No.95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试析影响美国对台决策的若干基本因素

    王伟男;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研究,认为美国在对台决策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基本因素:第一,安全战略方面的需要;第二,维护美国的道义声望;第三,维护美国在台湾的经济文化利益。不同时期考虑的重点不同,对单个基本因素的重视程度也各异。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对台决策的考虑因素出现了复杂化趋势,这必将导致台湾问题产生出新的复杂性。

    2007年01期 No.95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宪法一中”与国民党当政时的大陆政策

    杜力夫;

    “宪法一中”是指依据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国民党在退踞台湾后一直坚持“宪法一中”的立场。在四次修改《临时条款》和七次增修“中华民国宪法”后,“宪法一中”的核心立场仍然未变,但增加了“一国两区”等其他因素。

    2007年01期 No.95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修宪”与“护宪”:1950年代前后雷震的“宪政”思想

    何卓恩;

    台湾现行所谓“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内战前夕特殊政治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立场的政治力量对其态度也明显不同。国民党撤退台湾后,随着政治条件的变化,一直图谋“修宪”扩权。雷震作为最坚定的宪政主义者,坚决反对。他认为宪法之本在于自由民主;“中华民国宪法”总体上体现了自由民主的精神,是一部值得维护的“宪法”;其暴露出来的体制设计缺陷,不在于没有贯彻“全能政府”的理想,而在于未能完备确立三权分立的现代政治架构,尽管如此,只要有落实“宪法”的诚意,在实践中可以得到纠正。他坚持“宪法”的实施,“护宪”和“修宪”固然都有必要,但“护宪”比“修宪”更重要。他本人以《自由中国》为阵地,为维护“宪法”尊严作出了不懈努力,并付出了沉重代价。雷震的“宪政”思想应该值得当代台湾频繁推动所谓“宪改”的人士回味和反思。

    2007年01期 No.95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试析“倒扁运动”中的女性政治参与

    王茹;

    在“倒扁”的红衫军中,有六成以上是女性参与者,向来被认为是偏向于政治冷漠的她们冒着被指控为“破坏秩序、扰乱社会稳定、暴民”等污名,长时间地参与这场街头运动,在台湾前所未有。本文分析了她们参与的原因、动机及参与中的感觉,分析了非暴力对女性参与政治运动的影响,并探讨了大量女性参与对这场运动形成“团结感、人情味、家庭感”等特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在参与公共政治生活、公民社会的建构方面与非暴力之间的关联。

    2007年01期 No.95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当前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可行性考察

    唐永红;

    两岸当前在经济相互依存性、经济市场规模、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经贸政策可协调性等经济层面,已初步具备进行一定程度与形式的经济一体化安排,以实现预期经济效应所需的一些基本条件;但是,当前不平衡的两岸经济基础条件决定了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应循序渐进。为顺应经济全球化与WTO多边贸易自由化发展形势的需要,当前,如果政治条件许可,两岸经济体宜从内容广泛的新型自由贸易区形式着手,进而迈向更为高级的一体化形式。

    2007年01期 No.95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2005-2006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与外资投资

    汪慕恒;

    <正>2005年台湾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率虽然比2004年有所减缓,但进出口贸易额仍创历史最高记录。对中国大陆(包括香港)的出口依赖程度达到37.8%,对中国大陆的出口贸易额由于有集成电路及其部件的出口

    2007年01期 No.95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