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祖基;
以往学术界普遍认为清代台湾土地开发完全是依靠民间的力量,政府和官员的态度是消极的,不仅未给予支持协助,反而多方留难限制。然而,这种情形并非自始至终一成不变。从近年来新发掘的分廵台湾道张嗣昌所撰《廵台录》中对大甲西社"番"变事件善后的处理和官方劝垦"番"地的记载,以及减轻台湾田园赋税和开放移民搬眷入台的种种措施,可以看出雍正年间政府对台湾的土地开垦政策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与雍正皇帝重视农本,奖励垦荒政策有很大关系。
2010年03期 No.10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于飞;
海峡两岸的法律都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明确公共秩序保留是两岸进行司法互助的基本条件。可见,公共秩序保留为两岸相互认可与执行民商事判决和仲裁裁决所必需。但是,如何合理适度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是两岸在相互认可与执行民商事判决和仲裁裁决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10年03期 No.109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田芳;
立法委员申请宪法解释程序的法定要件分为:申请主体、申请条件和解释对象。在界定这些法定要件时,是否考虑申请主体的主观利益、政治立场?台湾地区在将德国宪法解释制度移植于本土法治环境时,对于上述问题都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和争议,而这些分歧与争议主要源自对"宪法"解释程序功能定位的困惑,而这一困惑又源自于"违宪"审查永恒的难题,政治与法律的界分。
2010年03期 No.109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祝捷;
随着两岸涉海事务交流合作的深化,两岸进行海域执法合作的意义逐渐为两岸所公知。构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的模式,成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的重点。构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将遭遇两岸"一中争议"及其由此衍生的"承认争议"、两岸海域法制之冲突以及缺乏对口海域执法部门等困境。克服上述困境,是构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的关键。根据实践案例的启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包括执法海域、联系主体和合作形式三项要素,而在具体模式上又包括分别执法模式、协商执法模式和合作执法模式等三种。
2010年03期 No.109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纵博;郝爱军;
近年来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其审判制度吸取了当事人主义审判方式的内容,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都着力加强人权保障,大幅缩减了检察机关的权力。台湾的这些改革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诉讼法律移植时片面、忽视实际,以及未对一些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缺陷的立法进行改革的不足。台湾的经验对大陆的刑事诉讼改革有几点启示与借鉴,即司法改革必须进行诉讼权力结构的调整,要肯定和支持司法机关对于刑事诉讼改革的积极作用,要积极稳妥地借鉴两大法系审判方式的长处,但要加强配套措施,同时在诉讼法律移植时应全面和审慎。
2010年03期 No.109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唐桦;
两岸关系是一种交往实践。现实中的两岸关系,对话和独白相互交织,彼此牵制。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使了两岸共同的"生活世界"的形成,两岸关系从扭曲的交往模式走向合理的交往模式。在两岸关系中构建交往理性,是本文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语境下的尝试。两岸的儒学传统可以被发展为别具一格的两岸的交往理性。一种以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交流为核心的两岸交往伦理的建立,必定会对两岸的平等对话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0年03期 No.109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单玉丽;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过去50多年台湾先后进行过三次农地改革,它对台湾工业化过程中的现代农业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些做法,对目前祖国大陆推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启迪。
2010年03期 No.109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朱双一;
与所谓理性的或经济的民族主义类型不同,陈映真秉持的是"反帝的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过程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的贫穷落后以及第三世界反抗新、旧殖民主义的历史,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外反帝和对内争取贫弱阶级权益双重任务的叠加是其特点之一。"台独"思潮的膨胀是陈映真坚持"反帝的民族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理由,因"台独"的根源之一在于世界冷战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只有"反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台独"的问题。
2010年03期 No.109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肖宝凤;
当代台湾省籍问题被挑起与从"中国民族主义"向"台湾民族主义"转换的"新国族"打造有关。外省作家的文学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族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代状况的回应,而他们对家族及国族历史再现的游移同样是中国民族主义叙事模式在当代台湾的命运表征。本土化的论述为外省作家回顾家族与国族历史提供了"历史性机缘",剧烈变化的时代瓦解了他们之前的历史观念,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替代性历史叙述又与他们的思想情感有所阻隔。徘徊于两种论述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的历史书写成为一种双向的抗拒与暧昧的战斗。本文从家族书写中对父辈历史的再现、外省第二代的历史感知与现实认同、历史书写的美学策略及意识形态危机三方面论述外省第二代作家的历史书写与家国想象。
2010年03期 No.109 7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黄建如;黄敏;
马来西亚的高等院校在对外合作办学中卓有成就。它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分析其对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征,尤其是颇具特色的双联课程项目、大学在海外设立分校等模式,参考借鉴其经验,可为逐步发展的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开辟新的途径。
2010年03期 No.109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2010年03期 No.109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