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孔昭;
沈光文是明末清初寓居台湾的一位文人,曾被清代著名文史学家全祖望誉为"海东文献初祖"。全祖望所写的《沈太仆传》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现在还在左右着对台湾文化史的诠释。本文对《沈太仆传》进行了全面考证和辨析,指出其中错误,特别是沈光文入台的时间等。本文还分析了清乾隆年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志》、台湾近年出版的《全台诗》所收沈光文诗作,发现其中不是在台湾所写或内容与台湾无关的诗,要大大多于和台湾有关的诗。
2020年04期 No.170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李祖基;
季麒光,江苏无锡人,康熙十五年进士。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隶福建省。季麒光奉调赴台担任诸罗县首任县令,为清初台湾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利用《蓉洲诗文稿》《东宁政事集》等一手资料,通过季麒光著作的湮沒与寻获,季麒光赴台路线、任职时间与离台时间,季麒光与清初台湾之赋税田土,季麒光与清初首部《台湾府志》之编纂,季麒光与清初台湾的教育与科举,季麒光与沈光文之交往六个方面,对季麒光在台任上的所作所为作一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2020年04期 No.170 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陈在正;
关于李友邦入黄埔军校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根据档案记载细加考证,李友邦于1924年6月入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学习,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并于年底因革命工作需要提前离校。李友邦在广州学习期间,由自发的抗日青年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军校的学习经历,影响了李友邦的一生。
2020年04期 No.170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林孝庭;
1960年代起,随着中苏关系日趋恶劣,向来视彼此为仇敌的国民党与苏共之关系开始发生微妙转变。美国逐渐改变对华政策,在谋求改善与北京关系的同时,对台北与华盛顿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台北与莫斯科在利益考量下,逐渐接近并建立起接触管道,试探双方合作之可能性。本文利用各方最新解密档案,拟对冷战时期台湾与苏联关系进行探究,特别是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对此关系的认知与看法,期盼对于此段历史有更为全面客观的理解。
2020年04期 No.170 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王永男;
面对1960年的"宪政危机",蒋介石在"总统"第三个任期问题上,态度发生四次转变,即从以总裁、"革命领袖"到"三军统帅",再到"三个顾虑"下的"三连任"的方式主政台湾,甚至一度试图冻结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在台恢复军法之治,以实现"万年总统"的极权局面。在蒋的设计中,"总统"之名可以不要,但需有"总统"之实。蒋在所谓是否连任上踌躇,只是考虑形式上如何操作便利、更"合法"而已。蒋的极权设想因"于法不合",遭到国民党反对而流产,最终,"总统"仍被安置在宪制性规定框架下,表面上维护了"宪政"的可持续性,同时也为蒋的威权统治奠定了制度基础。
2020年04期 No.170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唐桦;唐扬;
政商关系是研究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视角。先行研究主要从国家主义、恩庇-侍从主义、"社会中的国家"三种理论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然而,在城市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非本地资本与地方政府形成了怎样的关系?本文以昆山市为个案,通过对昆山政府官员、台商与台干的访谈以及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在昆山市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昆山政府与台资企业形成了自由统合主义的政商关系。这一关系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竞争威胁感知、历史机遇和区位优势、台湾中小型企业的特点。对竞争威胁的感知为政府扮演服务角色提供了强大动力,而历史机遇、区位优势以及台湾中小企业抱团取暖的特征则促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导向且行动力强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昆山的经验启发我们,中国的地方城市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强政府-强社会"模式是一种可践行的重要路径。
2020年04期 No.170 5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信强;
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变迁对于美国的台海政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台湾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角色也不断嬗变。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冷战期间,台湾成为美国的"战略弃子",借以换取中美关系的改善,共同对抗苏联的全球扩张。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单极独霸"的唯一超级大国,再度启用台湾作为对华进行牵制和打压的"战略棋子",导致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而紧张不断。近年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优势的相对减弱以及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迅速崛起,全球权力结构开始进入转型期,进而导致台湾在美国战略棋局中的角色再度发生嬗变。具体而言,一方面由于中美战略竞争的不断加剧,美国将台湾问题视为可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资产",但是另一方面则由于中美国力差距的不断缩小,继续"以台制陆"的战略可能将美国拖入灾难性的中美直接冲突,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战略风险"也与日俱增,从而使得台湾成为美国的"战略高危资产"。
2020年04期 No.170 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朱珊珊;王建学;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数据与信息交换变得快速便捷,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个人隐私信息常常受到侵犯。因此,通过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台湾地区"个人资料保护法"中特种个人资料保护的研究,着重从刑法的角度分析台湾地区"个人资料保护法"的基本特征及不足,以期对大陆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尤其是刑法保护提供借鉴。
2020年04期 No.170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胡云华;盛九元;盛杰;
长期以来,建构两岸共同市场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议题。2000年后,随着两岸合作的深化,共同市场建设在实践领域也得以逐步推进。但在现有的两岸关系框架下,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协商与政策协调机制,使得两岸共同市场建构仍面临严重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共同市场"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两岸合作深化提供了方向与可行途径。在新的情势下,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通过两岸征信系统对接、均衡贸易发展、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合作等新举措,有效推进两岸共同市场的建构。
2020年04期 No.170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苏美祥;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十八大以来,大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理念、新主张。近年来台海局势日趋复杂严峻,但在以经济交流为主轴的两岸融合发展态势更趋清晰。由于长期受台湾方面的政策制约,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单向性特征显著,结构性失衡问题长期存在,加上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台湾当局推行"经济离中"政策等不利因素,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当前形势下,应在深入探究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政经内涵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两岸产业融合,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强化经济融合治理理念,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形成新局面。
2020年04期 No.170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目前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
2020年04期 No.170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