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仪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重建

    邓孔昭;

    陈仪从在重庆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工作开始,一直到担任台湾省行政长官期间,都十分重视台湾光复后的文化重建。他提倡"心理建设"和"文化建设",重视国语、国文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注重学校的文史教育;同时,他还很重视对民众的宣传和宣导,重视公教人员的培训,以及学校教材和社会读物的编译等工作,努力消除日本殖民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可是,学术界对陈仪主持下的文化重建工作却有一些截然不同的评价,针对这些评价,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11年01期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 光复初期国民政府对台北帝国大学接收及改制的困境——以罗宗洛、陈仪之争为中心的考察

    杨荣庆;

    台湾光复初期,陈仪受国民政府之命全面负责台湾接收事宜。与此同时,罗宗洛衔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命前往台湾接收台北帝国大学。这种"多头政治"的领导体制必然会导致种种矛盾,而陈仪与罗宗洛办学理念的迥异扩大了这种矛盾,使得双方在台大人事、教务与经费等重要事项上争斗激烈。面对压力和困境,罗宗洛无力化解,被迫离台,台大遂而落入陈仪之掌控。

    2011年01期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 试述光复初期台湾粮荒及政府之对策

    曾磊磊;

    光复后不久,台湾即遭遇粮荒,主要表现为粮价高昂。粮荒源于日据时期的粮食短缺,主要原因是战争破坏了台湾农业生产的条件。台湾粮食匮乏程度不如大陆严重,但价格高涨,对习于配给而又极少经历粮荒的台湾民众来说,形成巨大的心理震撼和生活压力。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先是沿用日据时期的食粮配给制度,后放弃配给制度,允许粮食自由流通,但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控制。与此同时,政府积极洽购粮食和肥料,试图增加粮产缓解粮荒。长官公署的种种措施有利于缓解粮荒。

    2011年01期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日据末期《风月报》作者群笔下的大陆地景研究

    王琨;张羽;

    《风月报》是日据末期殖民政府废禁汉文栏后得以生存并影响力颇大的汉文刊物。本文分析《风月报》存在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以作者群中徐坤泉、吴漫沙、鸡笼生的大陆经验及其作品中的大陆形象为论述中心,探讨日据末期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实际状况。

    2011年01期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 去殖民性进程中的战后初期台湾文学

    黄万华;

    1945年8月至1950年3月是战后台湾文学重建的重要开启时期,其去殖民性的进程在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框架中,由台湾本省作家和大陆来台作家在台湾文学传统和中国新文学传统的艰难延续中展开。复杂的政治干预使去殖民性被当局简化为接受大陆政府统治,但台湾作家在认同中华文化上并未"失语",他们仍以源自"民族精神"的"向心力",顽强"回归"中国文学,并和大陆作家一起,以对战后台湾现实的深切关怀,延续、丰富了日据时期形成的台湾文学传统,其中根植于台湾的左翼文学思潮发挥了尤为积极的建设作用,提供了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在野形态。

    2011年01期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 从人际信任到制度性信任:两岸互信建立机制研究

    李秘;

    建立互信是两岸关系的重要内容。在过去30年中,两岸建立互信的主要机制是人际信任,但是随着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的到来,两岸互信的机制将逐渐从人际信任向制度性信任转变。但是制度性信任并非构成对人际信任的简单替代,也不是与后者完全割裂,这两种互信机制是混融在一起的。两岸双方分别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是两岸制度性信任与人际信任的结合点,也是新时期两岸建立互信的核心内容。

    2011年01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 美国对台军售——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

    徐振伟;韩珊珊;

    传统的研究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学者多是从理性因素出发,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决策来研究,而很少关注其中的非理性心理因素。本文结合前景理论,综合考虑非理性心理因素以开辟对台军售政策研究的新视角。文章首先概述前景理论的分析框架,然后从前景理论的角度对美国对台军售政策进行理论分析,深入探讨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2011年01期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 台湾当局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影响(1949—1975)

    姜兴山;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后,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极力促进菲律宾华文教育,意在达到影响和控制华侨社会、与中国大陆争夺东南亚华侨的文化阵地等目的。为此,台湾当局积极发展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表明:一方面台湾当局对中华文化在菲律宾华侨社会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当地的华文教育在台湾当局的影响下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关于战后台湾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研究,可以为当前大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提供许多借鉴。

    2011年01期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 两岸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及政策选择

    华晓红;郑学党;

    两岸农产品贸易是两岸经贸往来中比较特殊的部分,在大陆对台湾农产品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放宽的同时,台湾对大陆则实行严格进口限制政策,单方面优惠政策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特征、问题的分析,认为从两岸经贸长远利益考虑,两岸农产品贸易应逐步实现正常化,大陆对台农产品单方面优惠政策应该逐步减少,使对台农产品经贸政策纳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回归制度和规则,以减少政策成本和风险,增强两岸农产品贸易前景的可预测性。

    2011年01期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 技术进步与台湾农业增长演进的实证研究:1963—2008年

    吴凤娇;陈银忠;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模型对1963—2008年的台湾农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分解,并分阶段探讨了其农业增长演替规律。结果发现:近50年来,台湾农业技术进步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均呈稳定增长态势;台湾农业增长经历由资本主导到资本和技术进步双向驱动再到技术进步主导的嬗变,其农业增长方式已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通过技术变迁来消除资源禀赋制约是未来台湾农业持续增长的最佳路径。

    2011年01期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 台湾经济起飞过程中收入分配均衡化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孔繁荣;

    台湾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在经历飞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地区。其主要经验是成功开展土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在竞争行业鼓励和推动民营化,重视教育机会的均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均衡的国家之一。要改善大陆的收入不均衡现状,台湾的经验值得大陆借鉴。

    2011年01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 更改刊期及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

    2011年01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