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以来台湾民粹主义的经济学逻辑探析

    苏美祥;

    台湾民粹主义与台湾政治转型相伴而生,自2008年以来不断升温,"选举民粹主义"形态进一步显现。探析近年来台湾民粹主义的经济学逻辑,可以发现,台湾社会贫富差距程度在客观上并不严重,但民意对贫富分化的感知却十分敏感而尖锐,主因在于民进党等政治力量对贫富差距拉大趋势的渲染与操弄。台湾民粹主义仍将长期存在,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负面影响复杂而深远,应客观分析民粹主义阴影下的岛内民意变化;找准对台宣传工作切入点,逐步实现引导台湾民意;继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

    2018年02期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政党经费视域中党产问题与国民党组织转型

    孙林;

    党产曾为国民党维系组织运转和认同,助推经济发展和提升执政绩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台湾民主转型后又为国民党在选举中提供了强大的不对称优势。然而,面对制度转型和政党竞争压力,曾经丰裕的党产变成了资源诅咒,国民党被迫不断清理党产,进入再组织、再转型、再出发的政治轮回,这将对台湾政党政治格局乃至两岸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2018年02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蔡英文当局“新南向政策”评析及前景展望

    马博;

    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是其对外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前三次"南向政策"不同,本次"新南向政策"将重点放在新兴科技制造业领域和服务业的对外合作,力推台湾的"软实力",并且将目标国家拓展到南亚、大洋洲地区,试图全面推进台湾的全球化水平以及参与地区经贸协定。蔡当局制定该政策不仅有着经济方面的考量,同时希望借该政策与"一带一路"形成对冲,减缓两岸关系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同时配合美日两国的亚太政策,突出台湾的战略重要性。然而,"新南向政策"无法绕开两岸关系而单独存在,同时受到南海问题和特朗普政府亚太政策的制约,这些内外因素均对该政策实施效果带来了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

    2018年02期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大陆新三板市场与台湾兴柜市场资本配置效率比较研究

    杨芳;邱达毅;黄光晓;

    近几年大陆新三板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境。明确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并进一步提升其资本配置效率,是关系到新三板市场发展成效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Jeffrey Wurgler(2000)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对大陆新三板市场和台湾兴柜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实证比较,并从市场定位、准入门槛、做市商制度和投机氛围等方面分析二者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陆新三板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强化其市场定位和完善相应的制度设计提出政策建议。

    2018年02期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台湾地区与韩国自中国大陆贸易获利比较:基于增加值出口核算

    马士伟;王华;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结合增加值出口核算方法,并以之代表贸易获利规模,分别计算了台湾地区、韩国1995—2011年各产业自中国大陆的贸易获利情况。结果显示:其一,2003年以前,台湾地区获利规模大于韩国,但优势并不明显,2003年以后,韩国获利规模超过台湾地区,且不断拉大对台湾的优势;其二,就产业别获利对比而言,台湾制造业领域主要产业获利与韩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口规模、增加值出口率的变化情况,并对台、韩获利差距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探讨。

    2018年02期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现阶段台湾地区东南亚新住民及其影响研究

    朱中博;朱晓琦;

    当前,新住民已成为台湾社会"第四大族群"。其中,东南亚新住民人口更是不断增加,其相关社团、媒体及文化活动等持续涌现,各类人才崭露头角。随着东盟崛起,东南亚新住民的战略价值日益引起台湾当局重视。东南亚新住民群体对台湾社会、文化、政治,对台湾与东南亚关系、两岸关系都在产生现实影响。它促进台湾社会形成多元文化,对台湾政治选举产生影响力,且有利于台湾当局的东南亚政策布局。该群体的身份和政治认同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尚在未定之天,但值得警惕。总体上看,东南亚新住民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大陆应认真看待其影响力,及早布局并善加引导,避免其受到"台独"势力的精神毒害和裹挟利用。

    2018年02期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东鳀:再论早期台湾史的一桩公案

    陈博翼;

    中国古籍中的"东鳀"实指何处,一直以来都有争论。从日本史的研究和材料反观,则可确定其不在九州或本州。从文献记载所见字名音韵、地理方位、物产、族群分布和政治势力等方面比对论证,东鳀当在琉球至北台湾一带,鳀人是4世纪前在东亚海域活动的主要族群之一。用后世文献疏证,既须审视史料编纂的过程,亦须注意概念的变动,排除这种干扰,东鳀所在也更清晰,对早期琉球和台湾史相关的认知亦能有所提升。

    2018年02期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台湾地区大陆同乡会数量、成立时间及刊物的考订

    王玉国;

    台湾光复后,陆续有13家大陆同乡会在台湾成立。1949年后,随国民党迁台人员纷纷在台湾组设大陆同乡会。台湾地区大陆同乡会数量多、分布广、时间久,至今仍有486家大陆同乡会存在,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陆同乡会一度因应国民党当局政策凸显其政治功能,亦发挥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文化功能,创办至少181种刊物,维系了同乡感情,保存了故乡文献。大陆同乡会组设时间不同,其宗旨也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强调其政治归属性。

    2018年02期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日据时期台湾传统诗文中的“同文同种”认识(1895—1930)

    李竹筠;

    "同文同种"说原为"亚细亚连带论"的理论基础。日本殖民台湾之后,逐步将"同文同种"说整编为殖民统治的意识形态。同一时期,台湾传统诗文中出现相当数量的"同文同种"表述。其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其一,强调以东亚为整体对抗西方压迫,认为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为命运共同体关系;其中存在对中国国家利益的认识盲点,但尚未远离"同文同种"的原始意义。其二,聚焦东亚地缘政治,强调"日华亲善"以及台湾所处的"媒介者"位置,表现出一定认同倾斜。其三,以现代性为价值判准,中国历史文化被认定为现代性阻碍因素,两岸间的差异被刻意凸显,相关认识进一步向殖民者靠拢。上述三层意义并非历时性的递嬗关系,而是同时并存,凸显哪一层面端看殖民当局的操纵和政治环境的变化。

    2018年02期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吴兴华与20世纪50年代台港的现代诗

    刘奎;

    梁文星是1950年代港台现代诗坛的重要诗人,他不仅在《人人文学》《今日世界》《文学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多首诗作,他对新诗的评价也引起台湾诗坛周弃子、夏济安和覃子豪等人的争论。梁文星是林以亮(宋淇)为发表好友吴兴华诗文时所用笔名,吴兴华此时在北京执教。他1940年代的诗文之所以引起港台文坛的回应,部分是因为当时港台诗坛对新诗出路的新探索,也源于新批评理论和人文主义在港台的兴起,这与冷战背景下英美文化输入有关。吴兴华"古典新诠"的题材处理与整饬的诗歌形式也引起台港诗人注意,并成为这种风格的开创者,因而他在港台出现时间短暂,却成为台港文学史的一环。

    2018年02期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台湾研究与学术期刊建设——《台湾研究集刊》创刊35周年研讨会侧记

    陈勤奋;

    《台湾研究集刊》的创办与发展,是与台湾研究的不断扩展深入密不可分的。以《台湾研究集刊》为代表的涉台学术期刊汇聚了海内外台湾研究学者,奠定了台湾研究的基本格局,推进了台湾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面对当前及今后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局面,台湾研究、涉台学术刊物承担重大任务,也面临重大机遇。学术期刊的评价必须与学术评价结合在一起;涉台学术期刊要办出特色,克服扁平化问题;涉台学术期刊在彰显中国特色的同时,还要走国际化道路。

    2018年02期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征稿启事

    <正>《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目前为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20日出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2014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确认由厦门大学牵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台湾研究事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台湾研究集刊》为中心学术刊物,并实际指导本刊编务工作。

    2018年02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下载本期数据